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论述

2018-10-21王建涛王海娟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防护风险安全

王建涛 王海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所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安全防护措施,为营造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防护

1 前言

现代社会发展中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深远,不管是我国还是很多其他国家,都无法将其发展置身事外,同时,这一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利有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无处不在,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需不断加强防护,并结合具体的问题,采取适合的防护对策,本文对相关内容展开了讨论,意义重大。

2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2.1 网络安全风险

为了给人们的日常应用提供便利,使得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的不屏蔽性和公开性,这些因素和特征的存在,从某种程度讲,严重威胁了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另外,当前很多的防护软件技术水平不高,根本无法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虽为人们应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一些网络黑客提供了入侵条件,致使计算机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

2.2 计算机系统风险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看,世界上的大部分电脑所安装的系统都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列,该系统功能较多,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但这类软件在研制的过程中,主要都是由软件工程师负责编写,因此,其自身也会携带一些漏洞问题,一旦这些问题被黑客人员发现,便会威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使其内部的核心数据遭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引发不良的社会舆论。

2.3 信息、数据风险

信息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灵魂与核心,在信息安全工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该风险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硬件问题,信息在存入光盘、优盘、硬盘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关键文件受损,甚至数据丢失等问题;软件问题,电脑系统和软件自身也会携带一些系统bug和安全漏洞,一旦这些问题被高级黑客识别或发现便会非法入侵,使信息数据遭到破坏。

2.4 病毒风险

病毒是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其存在一般很难被清除,且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传播性和感染性,一旦被触发便会快速侵入用户系统,破坏核心数据和程序,并大幅度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通常表现为死机、无法开机等等,严重时还可造成硬盘损坏,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对策

3.1 提升用户的安全防护意识

增强用户的安全防护意识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程度的首要保障。这是由于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账号,像是QQ账号、银行账号等,这些系统均离不开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繁琐的密码并绑定手机来保证账号密码的安全,从而避免网络遭遇侵害。

3.2 构建网络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

在计算机系统中,防火墙是避免非法人员入侵,盗取机密信息,并保证操作环境安全的一种有效防护技术,从目前发展现状看,该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且已趋近成熟,应用十分广泛。正常情况下,结合物理性能的不同,可将该技术分为,代理型、过滤型、转换型以及检测型四种主要的技术类型,其中,转换型防火墙技术能够将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访问地址转换成历史IP地址和外部地址,在访问过程中,可将用户的真实地址进行隐藏,给黑客的入侵增加难度;过滤型防火墙技术,可安全访问相应的地址信息,对一些安全系数不高的访问行为进行智能化隔离,从而有效防止恶意访问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带来的威胁,上述两种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显著,灵活性好。

另外,安装杀毒软件也是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结合运用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可以大大提升病毒查杀的可能性,减少病毒通过网络程序或者是网络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包括腾讯助手、金山卫士、360等等,均具有良好的杀毒效果。用户可结合个人喜好,或电脑的实际运行状态,选择适宜的杀毒软件,从而自行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3.3 文件加密技术

在以往的实践应用中,大多数用户并未给予网络安全足够重视,故很多数据和文件均未采取加密措施,最终导致机密信息被盗取或损坏。为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有必要采取文件加密技术进行安全防范,其具体应用方式如下:加密处理传输数据流,一般可分为端口加密和线路加密两种;加密已存储的静态数据信息,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存储环节中出现数据丢失或泄露等问题;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严格、仔细的验证信息传送机,以此保证数据完整。数字签名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安全防护技术,可有效辨认电子文档,例如RSA签名、DSS签名等等。

3.4 硬件、软件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为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不受影响,有必要针对软、硬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重点防护。硬件管理中,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的检测和维修;定期对系统故障进行排查;系统硬件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为此需定期更换,防止出现该问题;做好系统的清理杀毒工作,以免病毒入侵,破坏系统核心数据。软件管理中,用户应及时更新软件安全防护系统,为其安全运行提供有利环境;要善于了解同类软件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软件进行安装和应用;杀毒处理,修复系统补丁,避免出现漏洞问题影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使用。

3.5 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檢测技术全面综合了当前的密码、统计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内容和方法,并取其中之精华,使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鉴于采用的分析技术不同,一般可将其划分为两类,即签名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前者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监测系统在实际监测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于其他软件的攻击和影响,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然后通过Ds系统的代码写入攻击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该分析法更像是一种模板匹配方式。

3.6 网络环境管理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功能齐全、信息各异的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用户面前,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若想保证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需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安全管理,从而为软件和系统的应用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国家的网络环境安全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在此环节中,还可充分利用网站安全漏洞的检测系统,快速查找安全隐患,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网站管理中,若使用不加密的HTTP或FTP,便会给网站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因此,应采取加密协议,以此保障网站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若用户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便可给非法人员留下可乘之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为此,用户需在今后应用中,时刻关注网络安全和防护技术,掌握基础性操作,增强防范意识,从而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保护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96.

[2] 陈锡棋.病毒防护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6(Z2):414~416.

猜你喜欢

防护风险安全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