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枝特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8-10-21李幸

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展状况县域经济

李幸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位置。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县城经济快速发展是六枝特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摆在西部地区党和政府及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难题。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策见解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贵州众多县中排在后列,自改革开放以来,六枝特區不断推陈出新,引进外来资本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做出了一系列促进整体实力发展的努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同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十分显著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六枝特区经济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为后续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主要研究六枝特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六枝特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六枝特区原名郎岱县,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麓,是古夜郎国所在地。早在20世纪中叶,它就以丰富的煤炭资源闻名于世.60年代初又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重点之一。

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六枝特区近年来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提升速度较快,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六枝特区GDP增速连续多年排在全省前列,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总体上来看,六枝特区尽管经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县域经济同整体经济实力相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历史遗留原因导致,县域经济较之全国其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过调查发现,现六枝特区县域经济整体规模还远远达不到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一半,较之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而言,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不难看出,六枝特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二、六枝特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全省县域经济与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差距较大。按照综合指数法,用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经济指标计算的综合指数,六枝特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六枝特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六枝特区县域经济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一产完成35.2亿元;二产完成60.6亿元:三产完成87亿元。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滞后于其他县域经济。

(四)财政收入过少,缺乏自我发展的财力。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贫困村的财政收支缺口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仍然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缺口。

三、贵州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当前,六枝特区应借鉴发达县域的先进经验,尽早出台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二)调整“三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农村土地制度;二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以及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城镇化建设创造条件;四是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三)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无工不富”是历史的经验,现实的真理。因此,贵州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并以此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摆脱县域经济的困境。

(四)积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区域性市场。六枝资源丰富,县域特色各异,不能千篇一律搞一种模式。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宜牧则牧,宜种植经济作物就种植经济作物,创造出自己的经济特色就有了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要营造和实施人才强县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开发和人才培训,积极引进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

(六)强化区域经济意识,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经济资源。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但并不是说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只能局限于县域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也没有边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区域经济意识,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县域外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六枝特区由于地处欠发达经济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较弱,正处在持续发展阶段。尽管六枝特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高,但是由于自身丰富的资源基础,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些年,连续成为贵州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县份之一,对我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韩玉刚,焦华富,李俊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边缘区研究历程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2).

[2]李建豹,白永平,罗君,黄永斌.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1(03).

[3]张宇硕,白永平,李慧.兰州一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城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1(02).

猜你喜欢

发展状况县域经济
我国网络社团的发展和监管研究
微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研究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萍乡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荣成市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