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构筑与应用实践

2018-10-21刘鑫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共享平台构筑

刘鑫

摘要:本文结合制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成因是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科研仪器设备投资审定不够全面、科研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不合理得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问题,构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行了构建和设计。

关键词: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构筑

1.前言

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却不尽人意,使用率低、重复购置和闲置等问题凸显出来。进行资源整合,让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创造效益得以提高,有效控制重复购置,提升实验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及检测数据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是目前诸多学者通过思考、改革实践努力追求的目标。

2.制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成因分析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各实验室完成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源,属于优质国有资产范畴。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鉴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仅在实验室、专项资金等管理制度中有提及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价,但由于缺少具有可执行的奖惩机制,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貌似多头管理、实则没有具体部门完全负责。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就目前而言,制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2.1组织管理不到位

管理粗放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低下的内因,实施行政管理评价,围绕着考评指挥棒,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氛围,重视了显性评价指标,忽视了隐性管理基础。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管理部门缺乏全面深度思考与舉措,多关注科研仪器设备有无问题,忽略科研仪器设备利用情况,组织管理不到位导致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不理想。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运行管理往往因缺少专人负责和运行维护资金而不能被充分利用,大大影响了使用功能发挥,不利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2.2科研仪器设备投资审定不够全面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多为国家财政拨款,有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各类重点建设专项资金等。政府作为固定资产投入的分配者,各类专项资金建设按照项目管理进行,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完成固定资产的配置。项目建设以实现阶段性工作目标为任务,立项之初只能着眼于项目需求、建设进度、教授的知名度、团队水平等要素进行评审,而对设备配置需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性能、管理人员配备、已有同类资源情况、风险高低等细致问题无从评判。在申报和审定时间紧、项目多、资金量大的情况下,凭项目申报书立项建设,以至于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配置之初便埋下后期使用管理中开放共享需求先天不足的隐患。

2.3科研基础设施缺乏共享的体制和机制

除了科研基础设施和操作人员之外,必须建立多方共赢的共享体制和机制。而我国科研基础设施的上级管理部门缺乏科研基础设施全社会开放共享的激励、评价和考核机制。科研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效果与采购脱节,仪器管理者无需对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的效果负责,导致管理者不可能也不愿意开放共享科研基础设施。即便是大型仪器协作共享网,由于缺乏有效的仪器共享管理制度和办法。大型仪器协作网建立多年,效果欠佳,开放率低,久而久之公众就失去了从大型仪器协作网中解决科研条件的想法。而且中小型仪器没参与共享,也大大影响公众创新者的创新实践。

3.开放共享平台的构筑思路与设计

针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问题,构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是适应发展的、刻不容缓的明智之举,是提高效益、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3.1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共享服务

管理和运行机制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基础保障。结合学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运行的实际情况,科研部门陆续下发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经费管理办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收费办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文件,统一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模式,引导全校师生利用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需要做到:第一,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收集、整理和发布青海省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相关信息,做好平台的宣传和推介;第二,受理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入网申请,并进行资格审查;第三,受理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分析测试补助、升级改造补助、资质认定补助、学科带头人补助费的申请,并进行初核;第四,负责组织专家检查和考核入网仪器设备性能、指标、评议入网仪器机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第五,组织开展入网单位、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运行评估工作。

3.2建立大型仪器查重系统

尽管国家一直强调重视高校设备的开放使用,但这一举措尚未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不够,共享平台不完。此外,还存在一台设备多方机构统管的情况,造成全责不清,调度困难,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平台与指导办法,区域间各自为阵现象突出。有调查显示我国不多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有部分处于极低状态,如果没有全面考虑,盲目的购买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闲置和浪费设备。在部分院校,设备的使用与单位及个人绩效关系不大,设备的共享实施效果不佳。此外,大型设备和设备的宏观规划和配置标准不明确,监管不力,造成严重的重复购买,“重购、轻管理”现象普遍。对于科学仪器服务单套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单位应按照仪器的功能进行细分。建立具有专业素养的协同机构,配以完善的评估体系与共享运营方法。对于一般科研仪器和设备,管理和瓶罐侧重于用户输出、评估、有效服务时间、服务质量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水平与贡献等。对于专门的研究基础设施,管理和评估侧重于是否有效,是否组织开展了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

3.3建立相对集中的仪器共享中心

建立相对集中的仪器共享中心,避免以课题组为单元的管理弱点,建立新型的仪器管理方式。可根据科研基础设施资源的分布进行布局。大专院校可建立科研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的分析测试中心,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相对独立的财务帐户,允许分析测试中心自主根据市场需要来聘用合同制的仪器操作人员,解决操作人员来源和供养问题,以规范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使用。科研院所参考大专院校的方式,根据其研究所的专业方向和科研基础设施资源,建立相应的分析测试中心,建立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建章立制,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鼓励大型企业或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在高新区建立分析测试中心,高新区以免费的方式,为分析测试中心提供场地,方便高新区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高新区的分析测试中心的运行参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方式,由其建设单位管理。

4.经验总结

4.1树立新理念,创新管理机制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对现有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搭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的设立是平台建设发展的保障;更新观念、树立新思维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平台建设的关键。国资处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日常管理机构。学校制定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的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公用共享新运行机制,从机制和制度上确保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4.2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需要依托相关行业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技术水平高、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研究部门坚持平台建设与管理并重,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实验队伍的培养与平台发展并行的运作模式,把平台硬件与软件的矛盾尽可能降到最低,创造一切条件加速平台实验队伍的培养。采取从普及基础、专项培训到系列提高的全面培训方式;采取請进来、送出去、一对一的单机学习、强化培训;提供观摩、学习及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的机会。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5.结束语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既是企业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企业十分宝贵的资源财富。实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企业科技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闻星火,李明,黄乐,等.企业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与成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3(10):6-11.

[2]周建国,周勇,丁立人,等.物联网技术在大型仪器共享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7(8):74-77.

[3]宋立荣,刘春晓.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进展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16(3):16-20.

[4]俞阳.欧盟促进科学资源开放共享的政策措施[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29(6):8-13.

猜你喜欢

共享平台构筑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高校测试分析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初步探索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探讨及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
历史生本教育课堂的构筑
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 构筑朵力发展新优势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
筑一道抗“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