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2018-10-21李婧

各界·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关系

李婧

摘要:1894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是甲午年,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是为近代中国被侵略埋下伏笔。

关键词: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关系;分析

一、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二、“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所为。日军便以此为借口,炮轰了沈阳北大营,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三省全部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三、国共十年对峙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的矛盾,世界上最早起来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来自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围剿”。第一次是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二次是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第三次为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进攻。第四次为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第五次是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随后,进行长征,围剿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爆发前,西安事变之前。

四、中共遵照共产国际指示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的要求,以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同年11月,张浩向陕北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和八一宣言的精神。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1936年紅一方面军在打开华北抗日通道的名义下东征,但实际与之作战的也仍然只能是国民党军队,而东征与同时进行的西征在实质上抱着相同的目的,这就是突破国民党的包围,为红军创造新的生存条件。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指出中共

“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五、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会后决定成立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为书记,李克农为主要助手,专门负责做张学良和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1929年东北易帜之后不久,张学良就邀请黎天才到东北任张学良的私人秘书兼东北军讲武堂教官,以后负责机要情报工作。而黎天才也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先后推荐了做过中共总书记向忠发秘书的潘文郁和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吴汝铭做张学良的机要秘书。既然黎天才等三人都曾经是共产党人。因此,张学良自然也就对共产主义的学说有了一些兴趣。自1934年起,张学良在黎天才、潘文郁和吴汝铭的帮助下,就“开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如辩证唯物主义、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列宁的《左倾幼稚病》《资本论》等,还要潘、黎经常给他讲解”,吴更是“专办随车讲课”。张学良所见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是一位手持国民政府财政部调查员公函的牧师叫董健吾,此前为上海中共特科成员。这时因为蒋介石秘密寻找共产党关系以便进行谈判,宋庆龄特地推荐了他。他是宋子文的同学,在上海做牧师多年有相当影响,从蒋介石到青帮头子杜月笙他都打过交道,因此很容易就被国民党人委以重任,取得了进入陕北苏区的通行证之。

1936年1月初至2月下旬,张学良两赴洛川与李克农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秘密会谈。1936年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秘密会见周恩来,俩人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了彻夜的长谈。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六、“西安事变”的爆发

1936年12月12日,来西安督战的蒋介石继续宣扬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了改变蒋介石的政策,实现国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将领的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将领的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了“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称“西安兵谏”,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以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及以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东北门户洞开,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中日民族之间的矛盾,九一八事变引发了中国社会矛盾地位的转变,由于当时激烈的阶级矛盾并未缓和,相反却依旧左右着国民党的政治路线,致使本该迅速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中日矛盾却在事实上处于次要地位。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直接导致了西安事件的爆发,西安事变才最终实现了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矛盾,并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中华民族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抗击强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要铭记历史,重振中华。

【参考文献】

[1]张宏旭.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东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关系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6.

[2]张国镛,杨光彦.论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的内在联系[J].山东社会科学,1998(05):66-68.

猜你喜欢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关系
《红旗周报》有关九一八事变报道的分析
西安事变背后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论九一八事变后三江地区民众自发抵抗的原因及途径
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从“除蒋”到“释蒋”原因考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