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城中轴线的演变与发展

2018-10-21郭可家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轴线城市空间北京城

郭可家

摘 要:北京城中轴线形成于元朝,发展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为世人称作是“伟大的中轴线”,作为中国古代规划与建筑的活化石,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和无与伦比的,堪称是中国贡献给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借助北京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契机,中轴线得以向北延伸。2003 年编制的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又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了南苑,北京城中轴线可分为三部分,即北中轴线、传统中轴线、南中轴线。它们的发展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北京应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发展空间形态,依托中轴线,发展多中心,进而也使交通打破多层次环状结构,发展网络新格局。

关键词:北京城、中轴线、城市空间、空间结构

1、北京城中轴线基本情况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2、不同时期的中轴线

2.1元明清三代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与建设

北京城中轴线开始于元朝。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北达中心阁,全长约3750米。

明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并向南、向北延伸,这使得明代北京城中轴线的纵深感更强,空间序列更加丰富。清代依旧定都北京,沿用明北京城,中轴线上基本没有增添新建筑,最主要的变化是一些建筑的名字。

2.2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民国时期,北京城经历了蜕变。正阳门被改造,瓮城被拆除,正阳桥也被改造。中华门内千步廊和天安门内皇城墙被拆除,东、西、北三面皇城墙全部被拆除,地安门被孤立。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面貌全部更新。

2.3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交通等问题,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些建筑陆续被拆除。全面改造了天安门广场,并在北京城传统中轴线上增添了一些对于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台、毛主席纪念堂等,在新时代赋予了北京城传统中轴线新的意义。

3、轴线空间规划

北京城这条古老并不断发展、创新的中轴线对北京的城市结构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 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以中部历史文化区、北部体育文化区、南部城市新区为核心,体现古都风貌与现代城市的完美结合。所以,北京应依托中轴线,发展多中心,从北到南要形成三个独立中心,即北中轴线上以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的商业文化中心,传统中轴线上以紫禁城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中轴线上以南苑新城为主体的商贸、高新产业中心。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相互贯通与融合,和谐体现了北京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把古老的北京城培育成一个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的大都市。

在北京城不断发展的今天,中轴线依然起着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传统中轴线及其南北延长线,使整个北京城市的成长历程都包含于这条城市轴线中,北中轴线的延伸及其带动的附属现代建筑无一不遵循着延续了近千年的中轴思路。传统中轴线上布满了高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形成了传统中轴线上的核心,也构成了整个北京城的几何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中轴线向南的延长线是从永定门到南苑,南中轴线的核心已经形成。

4、研究结论

4.1北京城中轴线的文化特征

北京城中轴线作为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有着明确的界定。梁思成先生说:“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今日北京城雏形元大都,元大都城市最大的特点是: 先有规划,而后建城。中轴线呈现南北走向,雄居城市正中间,犹如城市脊梁。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北京城就是天下之中,天下的万物就应该围绕中轴线运转,围绕中轴线展开布局。《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帝王最为理想的都城设计蓝图,也是比较早的城市规划布局思想写照。由此,形成了北京城市独特的格局和鲜明的城市特征,围绕北京城中轴线,左右对称的现象非常突出。北京城中轴线对称的高潮是景山。清乾隆年间在景山五个峰顶上对称修建了五座佛祖殿堂,样式外观像山亭。

4.2北京城中轴线上的政治、文化景观

北京城市的性质与功能是非常明确的,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城中轴线首先是政治線从元大都城到明清北京城,中轴线是大一统封建皇权统治理念和统治秩序的完美展现。新中国开国大典,天安门以及广场的改造,国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是当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北京城中轴线又是文化艺术线。从永定门到钟楼集中展现的是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城市建筑文化的精华。

4.3北京城中轴线文脉的延续和传承

北京城中轴线申遗,涉及到天安门以及广场的改造。这些变化,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见证,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象征。可以说,天安门及广场的改造,是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符合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特征,是中轴线的历史变化,是中轴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束语

北京城中轴线从最初的形成、发展,到兴盛,再到被破坏,最后到复兴,历尽波折。但中轴线始终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北京城市的脊梁,北京城中轴线通过建造大量的重要节点建筑,通过高低起伏、开敞围合等手法,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城市轴线空间结构。现代的北京城中轴线不仅贯穿了地处城市核心的旧城区,还与北面的奥林匹克公园、南面的南苑新城紧密串联,突出了城市轴线空间的序列性,形成了城市独特的风貌景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南城大发展提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发展构想,均涉及北京城中轴线向南北的延伸。北京城不仅是中国的城市、中国的首都,还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每一个北京市民,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北京城中轴线。保护好中轴线,就是保护好北京城。

目前,北京城中轴线基本完整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北京城市的脊梁还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还在,体现北京古代城市最高建筑水准的精华还在。为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保护中轴线,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1]张富强. 浅谈北京城中轴线[J]. 北京园林,2011,(04):58-62.

[2]孙洪铭.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9,(03):36-40.

[3]张帆. 从北京城中轴线看中国设计审美观的演变[D].北京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中轴线城市空间北京城
“畅读中轴线 最爱北京城”东方少年领读者培养计划启动
以新科技手段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
北京城建停滞的利润
蜈蚣井的传说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三)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