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田污水处理技术与回注应用探究
2018-10-21王霄
王霄
摘要:随着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地层水产出。为今后新建平台项目顺利开发,在平台增设生产水精细过滤装置,对超出的生产水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结合地层渗透率低情况,借鉴标准注水工艺技术,制定合理膜超滤技术注水设计方案。根据测试,水质达到标准(油、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分别≤6、≤2 mg/L,中值粒径≤1.5μm),满足低渗油田回注需求,实现零污染排放。作为平台注水处理工艺,可为其它海上平台污水回注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田;含油污水排放;膜超滤技术;回注设计
油田含油污水一般指的是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随着原油的开采进程,伴随着原油同时从地下产生,并且,当两者一同到达原油脱水站之后,经过一系列的脱水分离操作,最后分离出来的废水。除此之外,油田含油污水还有其它的来源,例如,在对高含盐的原油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洗井过程产生的废水等等。通常来说,油田含油废水具有较多方面的来源,其中,有的是来自于地底下的地层水,这些地层水处于不同的深度;也有的是在原有开采过程的各个生产流程中,伴随着各种操作所产生的废水,这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废水,会使得所产生的污水水质具有多种成分,往往包括有石油类的悬浮类物质、固状颗粒状的悬浮物质,以及一部分的乳化油与分散油。
污水回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的同时,维持了油层压力、保障了油田的可持续开发。随着油田低渗油层注水开发的进行,对回注地层的生产水水质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油田地层渗透率较低(11.8×10-3~30.6×10-3 μm2),注水水质要求按照A2 级标准,即油、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分别<6 mg/L<2 mg/L,中值粒径<1.5μm。在对油田相关技术调研后采用膜过滤技术。
1 膜超滤技术
1.1 超滤膜。陶瓷超滤膜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的性能,适用于0~14 的pH 环境下运行,并且耐氧化,可以用高NaClO 含量等强氧化剂进行清洗再生。采用的α-Al2O3 /ZrO2为原材料烧制而成的陶瓷膜,膜孔径小于50 nm,膜管由支撑体、过渡层和膜层组成。支撑体采用进口高纯度α-Al2O3经高温烧结而成,过度层采用ZrO2高温烧结而成,膜层采用改性ZrO2材料涂于过度层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1.2 过滤工艺。陶瓷超滤膜系统的运行方式为错流循环过滤,避免系统内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及其它杂质在膜表面不断地沉积,质量分数1%~2%的浓缩液回流到前段预处理或者浓缩液收集池。长期运行难免有些污染物吸附在膜表面,当膜被污染之后,通过清洗使通量得到恢复,主要分为碱洗、酸洗和漂洗3 部分。其中清洗所用的酸碱仅在陶瓷膜系统内部循环,不会对系统外的管线设备造成影响。
2 污水回注工艺流程设计
目前,该平台设置有2 套独立的的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分别处理合作油田和自营油田的生产污水,并兼顾来自另1 平台的半成品污水,工艺流程见图1。
生产水缓冲罐收集平台各级生产分离器分离出的含油污水,经过初步重力沉降分离后,污水增压进入水力旋流器,处理至油的质量浓度30 mg/L 左右,再进入改性纤维过滤器,处理至油、固体颗粒的质量浓度均<20mg/L,最后处理达到GB4914-2008 标准外排。为满足油田低渗地层的污水回注要求,在现有污水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增加陶瓷膜过滤装置,即在
现有污水缓冲罐后增设陶瓷膜过滤装置,将现在油、悬浮物的质量浓度<20 mg/L 的污水净化至A2 级标准,然后回注低渗地层,见图2。
3运行效果
生产水缓冲罐罐内水温约50 0C,经过长管输送到陶瓷膜循环罐中,水温约40℃。陶瓷膜过滤器总共处理生产水3561L,出清水3550 L,浓缩液11L,浓缩高达330倍,连续过滤68 h。具体结果可知,在陶瓷膜运行68 h过程中,膜通量在前1h内呈下降趋势,但是很快趋于稳定。
出水油和悬浮物含量的檢测结果可知,生产缓冲罐出水经陶瓷膜过滤后,膜出水油的质量浓度始终维持在5 mg/L以内;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在1 mg/L以下。相比黑色粘稠状的浓缩液,陶瓷膜出水水质清澈透明,无悬浮杂质,犹如纯净水。由于对污水缓冲罐浓缩过滤实验长达68 h,期问不进行排污,故导致浓缩液含油量持续升高。当油的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时,已经超过含油污水分析仪的测量范围,也足以说明陶瓷膜过滤器能够承受油的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的污水。
4结论
根据结果膜过滤器运行稳定,产水水质不随上游来水水质波动而变化,出水油、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分别<5,<1 mg/L,对生产水缓冲罐出水浓缩高达330倍。高品质、高强度的无机陶瓷膜不受酸、碱、氧化剂影响,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能,易于再生、使用寿命长。平台污水回注系统采用全封闭流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DCS白动控制。
参考文献:
[1]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蔺爱国,刘培勇,刘刚,张国忠. 工业水处理.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