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合作经济组织管理
2018-10-21孙莉英
孙莉英
摘要: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历漫长的变迁过程,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逐渐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是一个民主化、服务化、多样化等融合一体的综合性组织,组织遵循家庭联产承包制原则、民办民管民益原则、权责统一原则、市场与产业一体化原则。本文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机制
一、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提高竞争力
我国农业生产成为人们生存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散户很有很多,散户由于不集中,导致信息接收不畅,很难和市场化进行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得散户统一起来,按照市场的要求,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以便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散户怎样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史首要问题,这有利于将散户集中生产,再将农民的劳动、技术、资金及产加销等环节联合起来,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防止生产的盲目性,减少市场风险。
3.有利于减少交易流通环节,减少费用支出,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交易活动不断增加,交易费用越来越贵,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户少量的剩余农产品和有限的市场需求集中一起形成大批量的交易,减少交易环节,节约交易费用,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普遍问题
(1)数量偏少,分布不够均衡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总量不多,地区分布不均衡,产业类型相对单一,尤其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富民股份合作社数量更是偏少。
(2)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
我国现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规模普遍偏小,农户覆盖率偏低,无法实现产、供、销一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不明显。
(3)档次不高,服务层次偏低
大部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经营活动仍停留在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生资采购等初级阶段,缺少农副产品销售、贮藏、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更深层次服务。
(4)管理松散,运行缺乏规范
存在组织化程度偏低问题,表现出管理缺乏规范,合作约束力不强,合作和退出随意性大。管理上往往组织者自己决定一切,合作农户没有发言權,没有二次利益分配。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转变
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怕担责任,增负担,宣传、发动、组织上缺乏热情;农民害怕利益受损,持观望态度,不敢大胆加入合作;部分致富能人和带头人怕担风险,怕个人技术、资源和市场外泄,怕个人利益受影响,因此不愿意带头组建。
(2)法律法规体系相对滞后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壮大需要刚性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引导、支持和保护。从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看,旧的法律法规修改慢,专门法规出台滞后,缺乏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无法可依,支撑作用不强。
(3)资金问题成为发展瓶颈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服务水平提档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农民自有可支配入股资金有限,合作组织自身由于资质和抵押物的限制又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支持,加上政府扶持资金有限,制约了组织的发展。
(4)运营管理缺少人才支撑
受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认可等多种因素影响,优秀人才不愿到农村从事涉农工作,造成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大量的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影响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管理的规范性、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5)政府引导支持存在缺失
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的支持对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作用明显,但实际管理中却往往出现供给不足、力不从心。体现在政策支持不到位、财政支持力度不大、税收政策难以落实,造成农民土地流转受限、运销成本过高等。
(6)内部运行管理缺乏规范
管理上缺乏规范性,管理机制欠缺和管理能力软弱是主要原因。在制度方面缺乏监管,造成财务管理制度、会员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基金积累制度、民主决策规定、民主监督机制等缺失或形同虚设,对发展壮大形成阻碍。
三、完善一体化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1.坚持“一体化与经营紧密结合”方针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产业领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说,形成一个横向、纵向产业间的联合已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横向一体化也就是产业链的横向延伸过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追求规模经济,减少交易成本,避免市场风险与意外损失,还可以更好地控制资产专用侵占现象的发生,这样形成的联合一体化组织模式,不但解决了成员之间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解决了在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中一体化形成的外在动力问题。
在联合的过程中产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与控制力变强,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合作组织间仍保持独立的经济个体,在协议中充分满足成员追求共同利益的诉求。合并模式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经营规模实力差距较大的组织采取合并的办法。面对着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规模较小的产业合作组织占据弱势地位,没有能力应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横向间的组织联合成为合作经济组织最优的选择方式,实力较强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技术,信息,服务,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使合作组织产业更加强大。
合作经济组织纵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过程。纵向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其制度的优越性。在经济收益层面,市场交易过程中,纵向一体化的产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农业生产状态,天生的自然与资源禀赋使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农户地域分散性,资金短缺性,信息闭塞性,主体思想保守性等特点,通过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延伸将农户们组织起来,通过信息采购,市场调查销售服务等领域表现产生了产品额外增值,农户们在一体化过程中获得了产业利润。在就业层面,进行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链通过产前与产后的拓展,无形当中提供了潜在的就业机会,在产业链延伸中加工部门通过专业化带动了分工次数,每一次分工都是产业链上每个节点的开始,新的节点带动了一个新的部门拓展,同时提供了新的岗位。
2.提高组织服务与管理效能
一体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成为未来农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体化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产业链通过产前与产后延伸,拓展了实践范围,实现了产业利润及附加值的增加,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化力量日益增强。
3.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观念、合作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工作引领和指导发展能力;要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他们提高服务意识,掌握市场规律,提高管理和技术指导的能力。
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培育新型经营方式、构建多样化农业经营体系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激烈的竞争中起到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完善农村价值观体系等作用并产生了积极的正外部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思齐,崔金星.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38-13640.
[2]张敏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现实处境与行动逻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74-78.
[3]马彦丽.促进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郭晓鸣,廖祖君,张鸣鸣.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