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8-10-21赵鸿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赵鸿

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趣味性,应该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师本人的趣味性;把握趣味的适当性;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由于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向语文一样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情感关联。数学对人类来说其地位无可代替,它是科学学科类的基础。但是,由于缺少强烈的情感作用,加之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困难程度,很少有人能够产生快乐、愉悦等正面情绪。因此,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成为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就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喜欢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喜欢的学生怎么也不可能喜欢起来。其实不然,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常规思想是以知识为设计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师教学设计创新的范围。在不考虑受益对象的情况下设计教学内容,很容易产生教学偏差,导致教学内容变得无趣。所以,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趣味可以从受益对象,即学生入手。教师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交互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教学设计,直达内心的设计能够影响学生自身的情感,从而导致学生的行为。因为人的本质是非理性的,逻辑是理性层面的考量,而面对情感这个潜藏在理性背后的东西,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學功力,这不是单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一种经验、感觉、情绪、技巧等综合的圆熟。采用交互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先要考虑课堂内容受益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内容个性是否与学生相符,如果不相符,就要进行相关的修改。比如,在学习函数时,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因为只通过文字讲解难以使它让学生提起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到课堂设计当中,就会简化难度,增强直观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不失其教学功能性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想像力。这样见微知著、简单、有力、充满乐趣的教学,将极大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教师本人的趣味性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授课直来直去,照本宣科,在他的讲解下,数学是一门严谨无误的公式学科;有的教师上课时各种逗趣,赋予数学强有力的生命色彩,在他的讲解下,数学是一门具有感情的学科。由此可见,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其中一条途径便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趣味性。提高教师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善于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乐于学习,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其次,幽默的语言是教师表达自身趣味性的重要载具。通过语言,教师能够减少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失真和信息障碍,提高数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语言实则是教师思维和教师教学心态的凸显,它是教师输出信息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语言可以通过积累不断增加,而思维和心态则需要长时期的历练和改变。提高趣味性的另外一个法则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思维代沟、心态代沟、语言代沟,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了解,很难面向学生,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丰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趣味元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最为主要的还是教师本人就具有极强的教学感染力。

三、把握趣味的适当性

数学学科就像是正方形,它严谨,有规则,有边有角;它又像是一条法则,有自己执行的规矩。其实,喜欢数学,能够感知数学之美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天赋,或者具有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引导。如果一名教师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放弃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逻辑性,只会得不偿失。因为数学之美就在于它严密的逻辑推理,高度的理性,一丝不苟的理科性质。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把握趣味性的适当性,明白严谨性是根本,趣味性是佐料。一堂课可以没有趣味性,但是不能没有严谨性。严谨性是一切负责教师对自己授课内容的基本要求,趣味性则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一个教学属性,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时适用。任何对工作认真的教师都不会以牺牲严谨性为代价追求趣味性。只有明白两者的关系,教师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授课。

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

趣味性的根本,是学生能否从数学学习中得到成就感;而高效的前提,是教师能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更深的理解。一个人如果在数学学习中保持长期的挫败感,那他很难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大脑里的多巴胺不会有效工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心态和学习心理难以承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获得感,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做更少但更好的事情。学生学习的过程通常需要经历五个历程,分别是明确问题、获取思路、形成新知、巩固新知和新知迁移。明确问题为知识点的积累提供了初始的动力,获取思路是形成知识点的前提,而知识点的形成、巩固和迁移,则是学生把知识点进行内化的核心,缺一不可。

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供科学的引导方法,减少学习中的无用功,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另外,长期看不到回报的努力学习,会增添学生在学习中的无力感,挫败感,让学生感到前途迷茫。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学习中鼓励学生,缩短学生成就感的获得路径。短效的回报可以是来源于教师,即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正反馈,通过口头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方式,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得感。短期回报还可以来自于学生自己,教师引导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总结,回忆和总结今天知识的收获。这样不仅仅可以形成每天点滴的回报,通过这种长期连贯性的积累,还可以形成一个大的回报。

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不是对立关系,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知识丰富了趣味性,趣味性促进了知识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两者不可兼顾的对立思想,即注重学生实际学习中的效果,也要针对学生学习情感而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一个有意义的、成功的教学一定是兼顾了学生的情感需求、知识获得,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学有所用!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