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广播剧的质量
2018-10-21孔建文
孔建文
摘 要:广播剧,由来已久,由于制作量大,质量要求高等原因,并不是所有人愿意贸然触碰的,但广播剧毕竟是一个有趣的范畴,可听性强,也是音频作品中的一个蓝海,所以这风要真刮起来,随时有惊涛骇浪的可能。现今,在人人皆可为传播者的时代,在大量的产品冲击下,提升质量,是每一个媒体人要面临的话题,此话运用在广播剧上同样适用。在录制的形式、音响的效果都有了保障的情况下,我们究竟还欠缺了什么,还能在什么地方做得更好,让总质量得以提升?笔者的观点是:基础。
关键词:广播剧;质量;基础;人声;音响;音效;选材;制作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牢固的基础是所有艺术的根本,没有坚实的基础支撑,无论如何做、怎么创新,都无法得到更好的质量和更长久的发展。
言归正传,究竟什么是广播剧的基础呢?请接着往下浏览。
一、好的剧本是良好的奠基
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文本的基础,剧本也是广播剧最原始的模样,是剧中人物进行对话的参考语言,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的,整个故事是否精彩,与选材和故事的情节架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是广播剧中的半成品,所以在录制之前,把剧本编好并整理,可以让录制更顺利、听感更好。
如果剧情设置和整理后没有特别让人存有印象的地方,人物性格特征不明显,通过广播、语言稍逊即逝特点的冲刷,让人听了无感,像白开水一般。特意在這两点上下功夫,将会对剧本的张力有不少的帮助。
一个好的剧本是提升广播剧质量的良好的开始,如建设楼房的地基一般。比如,以粤语广播剧剧本为例子:
《女刑警队长》
《女刑警队长》以一宗真实案件为主线,把惊心动魄的破案过程呈现在听众的面前,展现了以女刑警队长刘依玲为代表的公安英雄形象,同时,还原了他们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主要人物:
刘依玲:45岁,刑警队长,干练、果断、细心、经验丰富。
老万:42岁,老刑警队员,经验丰富、老练、执行力强。
小方:22岁,刚从警校毕业,血气方刚,冲动。
王队长:40岁,湖南郴州市嘉禾县刑警队长,配合刘依玲的追逃行动。
何大胆:35岁,命案嫌疑人,在黄埔犯命案后潜逃回湖南老家。
林伟杰:48岁,刘依玲丈夫,缉毒民警,对刘依玲工作非常支持,但对她拼命工作有时也难免有微词。
何母:女,60岁,湖南乡下的农村妇女,法盲,处处维护儿子。
编剧黄健瑜在整个剧本中首先进行人物的刻画,这就让演绎者很直观地看到自己角色的特点,为往后的情感表达、个性展现提供了一个很好也很明晰的引导。
整个剧本中,人物形象和题目以及主角都能结合、点题。这是剧本中的基础,也是文字艺术中的根本。只有这些根本体现了,对听众才有更高的吸引度。
二、好的演播是广播剧的灵魂
人声在广播剧制作中的占比很高,剧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全然要在人声的演绎上体现,在好剧本之下,加上好的演绎,那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剧本角色固定以后,演播人员需要预览剧本,把整体的架构、故事情节都过一遍,这样有助于往后在人物性格、剧情把握上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同样以《女刑警队长》为例,女队长的声音条件、声调使用、是人物性格刻画的基础,听众凭空想象一个女队长的外形外貌,首先依靠的是声音,所以在声音选择以及发声时音调主基调的把控上,需要一击即中,引人入胜。本剧中女队长的第一句话是:“老万,现在什么情况?”,演播人员对此语气语调把控良好,形象突出,让听众直接感受到一个熟女、做事稳重大气的形象。
再好的剧本如果没有演播人员的神韵也出不来优质的效果,特别是情节的开头以及人物第一句话很关键,有些演播者状态不良好,迟迟未进入演绎状态,使得作品开端干燥无味也是有的,开头做得好是演播艺术的地基,打响第一炮,可以更好地抓住听众的耳朵。
另外,由于是剧,所以是演,人物的性格靠声音和语气语调刻画,那么故事的环境以及背景,在演播上亦可体现。说话的远近,角色之间对话的交流,如果在录制时注意到这些,将会为往后的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制作是作品质量把关的一道防线
一个作品优质与否,除了剧本、演绎,还有制作。在制作上下功夫,狠抓制作基本功,对于整个作品水平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节奏是制作的基础:
举例:《女刑警队长》和《寻找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剪辑
每个剧后期制作过程大约花费两天时间,首先说说剪辑,录制中有出现错漏、后补的情况,所以后期要先进行语言的剪辑,同一句话,就算没有错漏,也要听完整,筛选出优良的,以便语气、语调、情感能承上启下。
(1)剪辑是一个技术活儿,并不是随意拼凑,必须根据话语的节奏、故事情节的转变来定位每一句话。基础的剪辑在于掌握语言的节奏。
(2)音频会带有底噪,直接降噪是我个人不提倡的。如果贸然把剪后的音频与音频之间的所有前后底噪剪去,有些时候也是不好听的,例如当背景乐声音需求小的时候,那么这种断掉的底噪会让人感觉不适,特别是遇到耳朵灵敏的人。
(3)剪辑过程中遇到演播人员不能后补的情况怎么办,这就考察一个后期人员对字音的辨析和剪辑的基础功了,从中间去掉某一部分还是把字头拉大一些,这些都是需要实战基础的,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节奏技巧。
(二)音效、音响效果
1.音效的选择
音效库里的音效一般已进行分类,但同种类的音效不少,从中找出与语气语调高低、场景相匹配的,并且要求是高质量的、节奏感强的、不单调的,切不可图一时方便,弄个毛毛躁躁的上去。听众不尽然全是专业户,但由于听众都是只通过耳朵去想象,这种短小精炼的音响效果会让人特别容易注意到,网络使用如今也变得发达,听众对于音频的审美和音质都在不断提高。综上所述,一个好的音效带来的是多方的好处,这个基础就在于平时对音效库的管理上,多听、多整理,若是早已备好质量优良的音效,制作起来就方便高效并且容易提高质量。
2.音效怎么加
音效讲求位置,简单地说,杯子被主角甩出去了,这当中肯定有一个过程,要稍稍给它一点时值,不能靠得太紧,以至于破坏听众想象的画面感。与影视不同,没有画面的对应,需要制作人员对生活对音乐音效节奏有着更高的要求。
以上提到的重点,就是节奏为何是制作的基础的原因,把握节奏,在基础制作中尤为重要。
3.音量调节是良好听感的基础
请把这一步重视起来,“不就是个音量吗?”,“对,它很简单,如果使用AU,不是一开始就注重起来,想着只要在合成的时候在多轨上调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做,音量大小将会影响整个剧的可听性,包括远与近的细微听感。所以,要广播剧质量往上走,切不可想着一步到位整体调节所有音量,注重最基础的调节步骤才有良好的听感。
另外,其他音响音效的音量也要注重起来,超过人声的情况一般很少,制作时要注意电平的数值变化,同时也要防止合成后爆电平的现象。
(三)合成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整个广播剧大功告成前冲线的一步,艺术都是互通的,就像一个设计图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时候的调整成为最关键的地方。制作人员要具备纵观全局的思维去调整每一个地方,如果使用的是AU软件,多轨状态下,可以对每一个音频进行电平的细微调整,当中也可以利用软件中的快捷工具进行淡出淡入等。在《女刑警队长》《寻找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制作流程的最后就是整体调整。该剧获得大家一致好评,离不开剧本、演绎、制作人员扎实的业务基础以及对广播剧基础要点的把控与执着。
本文最后,再次强调笔者的观点:所有艺术都需要扎实的基础,要高质量就必须把控好基础要点,根基稳,心态好,高质量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参考文献:
[1]编剧黄健瑜.羊城交通台十佳栏目《欢笑出行》——广播剧《女刑警队长》剧本,2014-06-30.
[2]张慧娟.现阶段国内广播剧的发展瓶颈及创新措施研究[J].中国广播,2012年第11期.
[3]祁鹏.从剧作角度浅谈广播剧的发展之道[J].新闻世界,2013年第7期.
[4]沈红.浅析广播剧解说的语言表达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