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性教学的新思路

2018-10-21刘超钱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法治道德

刘超钱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触动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那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努力寻求有效性教学的新途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有效性教学的新思路。

一、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授人之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之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掌握“怎么学”。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導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而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以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法治课有声有色,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师要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可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越疱代俎。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二、从学科特点出发,把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机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

首先,联系社会实际。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等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法治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光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争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潜能。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或专项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去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自己探究,自己解决,自我评价,师生共同研讨,共同提高。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

此外,要正确发挥练习作业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大部分教师都是把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研究性地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四、强化课外辅导,教给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整节课都只是看、听老师讲解,自己却不想动手,很懒,甚至也不想动脑筋,这怎么出效果呢!在解答道德与法治题目时,为数不少的学生,连题目也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笔答题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看题目,解题经验实在是少得很!学生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是教学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怎样教,更要研究学生怎样学,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法治课的有效方法,让他们学会听课,把握看、听、记、理、补的方法,记好法治课堂笔记;其次,构建思维导图,将各知识点,系统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每章节的重难点及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再次,可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教给他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比如,对材料分析说明题的解答,我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对材料和所列题目的审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问题的实质,再把思维正确回归到知识的所有出处;接下来才是知识的组织作答,此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灵活而开阔,分析浅层而到位,解答时一定要有理有据,要体现出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以及认识能力。必要时根据题目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的多少,这也能检验是否有效答题。切忌抓其一点而不及其余。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各类题型,掌握方法。使知识系统化,知识点得以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然,有效性教学新思路的建立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探索者的行列,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猜你喜欢

研究性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