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地质术语与汉语译名的内涵统一的应用

2018-10-21姜照勇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钻杆术语统一

摘要:由于地质学科的广泛性、复杂性,形成地质学大量的来源广泛的、具有专业特殊性的术语体系。这些专业术语都具有表述科学概念内涵的作用,在地质科研成果传播和交流中,对刻画成果交流的正确性和对象特征描述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表达作用。在英语术语使用和翻译中,注重对术语表达内涵的挖掘,并形成不同语种下的合理表达,二者内涵统一,则对术语的掌握理解、概念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用几则实例,来阐述英语地质术语与汉语译名的内涵统一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术语;汉语译名;内涵统一

1前言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实践学科,研究范围宽广,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由此形成地质学独特的术语体系,是地质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与之相对应的,大量的地质学英语术语不仅来源众多,而且具有其专业特殊性[1]。地质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有三种思维形态组成,即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2]。

这三种思维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形成科学的概念离不开三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在地质教学专业词汇教学中,以直觉思维解读术语的本质内核,弄清本源,用逻辑思维理清词义的衍生方向,建立形象思维,对牢固掌握地质专业词汇,深刻理解概念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过程证明,对地质术语的来源、内涵理解越深,越有助于理解吸收,也越有利于概念的演化、发展。比如对于“宇宙”一词,其汉语解释为“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即宙是时间单位,宇是空间单位,这种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地质年代表中“宙”定义为地质年代的最高时间单位,“宇”定义为年代地层的最高空间单位。

在地质术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术语和对应的汉语译名,如能充分地体现各种语种的概念内核,二者有机统一,则对英语和汉语概念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培养体验不同语言之美、殊途同归之妙。下以几则实例来说明,英语术语和汉语译名之间的统一、形象化思维关联。

2英语术语和汉语译名内涵统一的界定

英语术语和汉语译名统一是指术语不论以英语表述还是以汉语表述,所指的科学内涵是一致的,表达方式遵循各自语种的语境、语言规则。二者内涵统一,则对术语的掌握理解、概念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在众多的英语术语和汉语译名中,缺乏统一性内涵的例子也很常见,造成了阅读、学习困境。但同时,涌现出的是更多的英语术语和译名,其内涵统一,对地质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内涵统一的应用

3.1译名与特征割裂,理解困难

试举几例:Large igneous provinces(LIPs),对应的汉语译名是“大火成岩省”。英语定义为:Large igneous provinces(LIPs)are a continuum of voluminous iron and magnesium rich rock emplacements which include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and associated intrusive rocks,volcanic passive margins,oceanic plateaus,submarine ridges,seamount groups,and ocean basin flood basalts.按照该定义,大火成岩省的含义是指连续的、体积庞大的由镁铁质火山岩及伴生的侵入岩所构成的岩浆建造,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火山被动陆缘、大洋高原、海岭、海山群和洋盆溢流玄武岩,覆盖面积在105km2以上[3]。province是指分布范围,空间体积的概念。但“大火成省”这个翻译实难理解。因为,在汉语中,“省”字更常见的意思是“地方行政区域”,如省份,省会等,或者作“节约,不费”的意思。尤其作为行政区域单位,已经深入人心。在此汉语语境下,将province翻译成“省”,缺乏形象思维连接[4],增加了理解难度,也与英文的原意差别较大。英语province的义项较多,也有行政区域的意思,解释为a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r unit of a country。但在此处,province翻译为“区、区域”为好,对应的英语义项是a country,territory,district,or region.

在其他学科领域,对应的province也大多翻译成“区”,比如文化区域culture province,亦culture area,若译作“文化省”,则让人不知所云。在这里,province和area的内涵是一致的。

综上Large igneous provinces(LIPs)翻译成“(大)火成岩区”,或意译为“(大)火成岩体”较好,更符合其所表示的地质现象,适用于汉语语境。

kelly也是比较难理解的一个英文术语,它是一个专有名词,常用于人名,在普通词典中一般不收录。在石油工程钻井领域,kelly意为“方钻杆”,得名宾夕法尼亚州凯里堡Kellyburg市[5],在该市的机械厂制造出了首批方钻杆。kelly方钻杆的翻译采用了意译,很好地传达了钻井工程领域这一关键部件,但其理解难点在于英文kelly的理解。kelly作为普通英文单词意为“黄绿色,鲜绿色”,与方钻杆毫无一点联系,往往使学习者一头雾水。如能介绍kelly的起源,则会对kelly的心领神会、牢记于心。

bushing的译名是造成众多术语难以理解的症结所在,将bushing音译成“补心”,直接造成了一系列与此有关的术语的理解困难,比如补心海拔,补心高度,方钻杆补心。因为汉语“补”字,意为“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或“滋补”,“补心”这个词语,实难与专业性较强的钻井工程词语相匹配,也造成理解上的困惑,而其實际表达的意思a cylindrical metal lining used to reduce friction圆柱状的金属衬套;译为套管、衬瓦、轴衬均比“补心”意思更为明确。

kelly bushing翻译为“方钻杆补心”,语义模糊,晦涩难懂,翻译为“方钻杆套管、方钻杆衬瓦”较为容易理解。

bushing elevation翻译为“补心海拔”同样难以理解,根据意译,翻译为“(钻机)转盘海拔、方钻杆衬瓦海拔”为佳。

stick-slip黏滑的翻译也存在缺憾,stick常见的义项是“粘贴,黏住”,因而翻译成“黏滑”。但其实stick还有阻止,阻延或推迟,钉住的意思,对应到stick-slip(黏滑),stick-slip fault(黏滑断层)等术语,其内涵是由于抗滑力的阻滞,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突然释放的形式,恰如张弓搭箭,势能积累,释放弓弦,则箭跃然射出,带有突发性特征,强调变形或滑动的突然性、猝然性。因而按意译,翻译成“突滑,跃滑”较好,和蠕滑creep相对,蠕滑的特征是长期缓慢地变形或滑动。而“蠕滑”的翻译,则充分体现了特征和名称的统一,揭示了creep术语的内涵。

3.2译名与特征统一,形象化思维明显

在介绍引进地质成果时,也不乏优秀的翻译。比如pyroxene,其单词构成pyro-来自希腊语,意为“火,燃烧”,翻译成“辉石”,恰如其分。felspar,其单词构成fels-源自德语,石头,悬崖,spar-具有光滑平面的晶体,felspar意为长柱状的石头,译为“长石”,矿物的特征和名称吻合一致,十分利于记忆学习。

nephelite得名于矿物的云雾状的外观,其单词构成nephel-来自希腊语,意为“云”,-ite集合名词后缀,翻译成“霞石”十分恰当,并对其物理特征也有很好的理解。

pegmatite意为包含有特别大颗粒的火成岩,pegma-来自希腊语,意为聚集在一起,翻译成“伟晶岩”,既体现了科技文献严谨的语体特征,又明示了岩石特征。

再比如zeolite译名“沸石”,其单词构成zeo-来自希腊语意为沸腾,沸石是一种矿石,在灼烧时会产生沸腾现象,因此命名为“沸石”。其特性、组成均在译名中有所体现。

serpentine蛇纹石,得名于其像蛇一样的油质光泽,丝绢光泽,其单词构成serpent-来自拉丁语,意为“蛇”,译名很好地做到了特征与名称的统一。ophiolite蛇绿岩,ophio-来自希腊语,意为“蛇”,-lite意为表岩石的后缀,得名于蛇纹石化后形成的斑驳状外观。

邓哈姆提出了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方案,据颗粒和泥的相对含量,把常见的颗粒-灰泥石灰岩分为四类,即:颗粒岩grainstone、泥质颗粒岩packstone、颗粒质泥岩wackstone、泥岩mudstone。 邓哈姆发展完善了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和术语系统,但其术语系统过于生僻,缺乏严谨,增加了学习难度。术语wackstone,packstone并未收入普通英语词典中,其单词构成与一般英语词汇也大相径庭,来源不清,均妨碍对这套术语的理解。wackstone,与碎屑岩类的砂岩外观相似,因而得名。于其单词构成来源于德语wacke,意为大石块,石砾。1803年德国地质学家Abraham Gottlob Werner(1750-1817)将该名称引入地质学[6]。

术语packstone意为泥质颗粒岩,其单词构成pack-同样来源于德语[6],意为堆积、聚集,用于指代泥质颗粒岩的组成结构。知道了wackstone和packstone的来源,则我们不仅理解了英语术语,也对这两种类型岩石的特征有了大致的了解。英语术语和汉语译名做到了内涵统一,形象明晰。因而,在学习中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增强形象化思维,则更有利于掌握邓哈姆分类的原理和精髓,对其术语系统也加深了认识。

4结论

由于地质学特殊的专业性,表现出地质英语术语词汇众多、专业性强、学科交叉渗透强、但同时又体现出形象思维的特征,有其独特的意象。在英语术语的翻译和教学中,注重其内涵概念的表达,并找出汉语语境下的对应概念,二者意象统一,则会大大提升对英語词汇的掌握。同时,对术语概念本质内核的理解,也会促进相应概念的应用、发展。

笔者无意对现在已通用的地质术语做出更改或批评,毕竟科学术语是发展的,不是一层不变的。术语概念的真正含义是当前主流科学赋予的概念界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广泛接受性。比如“恒星”术语,在古汉语是指相对位置恒定不动的天体,但现代科学对其定义是“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如果拘泥于恒星的“恒”,反倒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了。本文旨在强调在地质术语的翻译和传播中,注重不同语种概念定义的本质内核,考虑本族语的语境,增加形象思维,建立语言传达科学的通用性,增强对科学现象本质的理解,对科学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它,发展它。

参考文献:

[1].冀倩,翁望飞. 地质学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及构词分析. 黄山学院学报,2009. 11(6).

[2].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1999,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Coffin,M.F. and O. Eldholm,Large igneous provinces:Crustal structure,dimensions,and external consequences. Reviews of Geophysics,1994. 32(1).

[4].毛荣贵,范武邱. 形象思维与科技术语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2003,4(16).

[5].Hyne,N.J.,Dictionar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rilling & Production. 1991,PennWell Pub. Co. P281.

[6].Ayto,J.,Word Origins. 2005,London:A&C Black.

基金项目: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SZD0414)

作者简介:

姜照勇,男,1977年,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钻杆术语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淝水之战
防斜打直钻井技术在车古271井的应用
多种药剂混合注射的钻杆装置的设计
钻具RFID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研究
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