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剧照摄影的艺术属性
2018-10-21陆佳琳
摘 要:剧照摄影作品本身是否具有艺术创作性,与摄影师独立创作属性,通过分析影坛经典作品与近年来的剧照海报设计,可以逐渐清晰的发现,剧照摄影作品固然有其商业属性作为第一职能,但剧照摄影作为摄影师独立创作的摄影作品,其中渗透着强烈的个人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剧照摄影的商业属性与艺术属性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部环节。
关键词:剧照摄影;艺术属性;商业属性
电影剧照摄影根据其摄影属性,在分析摄影创作内容的同时,就其所携带的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问题应该同样展开论述。由于此类摄影作品鲜少被摄影艺术或电影艺术论及,故其相关领域学术内容尚属空白;但剧照摄影作品流传广泛,并深受大众关注与认可,笔者认为此种摄影作品在现代摄影创作领域,仍有广大发展空间,故此尝试进行论述关于电影剧照摄影的属性观点。
一、平衡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的市场需求
(1)创作中心论的影响
创作中心论由于在近代文艺界引起广泛论争,是否将摄影师作为剧照摄影的创作中心与主体问题,以近现代文艺理念作参考,仍存在争议。但就笔者个人观点,若论及剧照摄影的艺术与商业属性,首先需要明确的即是剧照摄影作为摄影师独立创作作品,摄影师的个人主观意念贯穿于作品创作环节之中。剧照摄影应被看作是摄影师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进而探讨其作品属性问题。
由于剧照摄影作为电影创作环节,在导演意图与制片方意图等诸多领域存在干预创作主体中心的争议,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反映了近代结构主义思想家们对于文本中心地位的变化思考。由此需要论述的即是罗兰·巴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文本层面针对古典文学传统理论“作者中心论”提出的悖论理念——“作者已死”。将文本的解读就特定标准提出不同理解语意。如何理解文本在读者与作者中的重新定位,巴特的理论在西方文艺界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论争。在罗兰·巴特的年代,“作者已死”理念主要讨论的是话语权转型问题的思考。而引入到艺术摄影领域,当代摄影家辛迪·舍曼创作的《无题电影剧照》系列作品,亦试图通过解构西方人脑海文化中的观念与“作者”概念,通过其摄影作品的创作,试图用解构不同种类型电影剧照的形式,将“作者”与“文本”、“身份”这些名词进行碰撞,形成复杂的联系。在这些理念与创作的碰撞中,都在意图表达对于创作者概念的模糊与重新界定的探索嘗试。
在过往的大部分电影剧照摄影中不难看出,摄影师作为独立个体的创作性被压抑到最低点,剧照摄影沦为纪实工具与商业宣传工具,其更多显露出的是导演意图与制片方需求的功能性设置,这种发展使得剧照摄影师更为贴近罗兰·巴特语意的“作者已死”式摄影方式。当受众在观看电影剧照时,看到的更多是导演意图的显露或制片方对于电影宣传的需求。而在摄影艺术环节分析,很难将剧照摄影作为摄影师独立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但剧照摄影既然作为独立部门存在,并具有一定摄影创作自由,其摄影作品的艺术性与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与创作的独特性,应被人们所重视,并引发摄影师群体的重新思考。
(2)摄影与设计的关系
时至今日,当新媒体广泛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影作为一门随时需要思考进行重新定位的艺术门类,也需要不断拓展它的生存空间与创作可能。剧照摄影正是存在于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夹缝之间的产物,既有其尴尬地位,又有其发展空间。作为剧照摄影师的创作群体,应该摈弃过去的随行摄影记录理念,将剧照摄影与海报宣传的商业性、宣传性紧密结合,同时发掘剧照摄影的艺术创作空间。不仅抓住剧本情节为之带来的特色与必要内容,同时渗透出作为创作主体——摄影师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电影海报在近年来多为设计师进行绘图设计,逐渐远离了摄影师的独立创作范畴。如国内知名海报设计师黄海,曾为《黄金时代》、《道士下山》、《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影制作出一系列呼声颇高的海报设计。这些剧照海报不仅充分表达了其商业性与宣传职能,同时兼具了设计师的审美诉求与独立创作特色。
虽然设计与绘图已然成为电影海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好的电影剧照与海报都是经由剧照摄影师之手拍摄而出,正如艺术类摄影作品也都渗透着摄影师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合成成分。剧照摄影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携带商业属性的艺术创作进行更为严谨的创作与拍摄。而电影海报作为剧照摄影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应重新引起摄影师们的重视,并通过多媒体软件的融合创作形式,将剧照摄影师的地位向前迈进。应用软件后期合成等形式创作,虽然远离了摄影师记录、纪实创作的摄影前提,但在剧照摄影的发展方向选择上,可以通过软件技术的协助,进而进行更为广阔的摄影创作可能,由此,也可以将剧照摄影的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通过创作者意图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结语
剧照摄影作为电影创作与摄影创作的融合与纽带,不应局限在狭窄的记录随行与新闻宣传的附属版面;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光影艺术赋予摄影创作的诸多可能。由近年来中外电影剧照与电影海报的多方向发展可以看出,剧照摄影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不可限量。摄影师应把握好想象空间与创作可能,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的革新进步,将剧照、海报摄影创作不断推进,使其兼具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并充分渗透表达出创作者主观创作意图与艺术审美趣味,将剧照摄影作品发展成毋庸置疑的艺术摄影创作。
参考文献
[1][法]罗兰·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M]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隋晓龙.光影定格 隋晓龙的影视剧照谈[J].数码摄影,2017,(04):112-119.
[3]吴天明.富有魅力的艺术剧照[J].中国摄影家,1996,(01):72.
[4]谢智婷.身份的迷宫[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作者简介:
陆佳琳(198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摄影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王琦。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