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源岩画多重保护方法研究

2018-10-21徐楠崔梦秋

大东方 2018年9期
关键词:岩画数字化研究

徐楠 崔梦秋

摘 要:沧源岩画是云南岩画中首先发现、规模最大、内容丰富多彩的岩画群。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沧源市佤族自治县内,是佤族部落智慧的结晶。本文拟从“资金人才”、“电子数据”及“物理化学保护”等几个方面来对沧源岩画进行保护方法的探讨,以期能够为沧源岩画的保护作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沧源岩画;多重保护方法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现状

沧源岩画,是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勐来乡境内文化遗址。云南沧源岩画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原始生活的宝贵资料,已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采用数字艺术手段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正在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重点。正因为它的不可再生性,显示出了岩画的珍贵性,不仅是沧源岩画,其他地方的岩画也同样正在面临着一点一滴的消亡,保护岩画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目前学术界对于沧源岩画保护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为:闵薇在文章《云南沧源岩画数字化传承与应用研究》1中通过对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法研究,并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云南沧源岩画遗产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提炼及再提升。把新媒体数字艺术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进行全新整合,探索当今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方法及具体实践。郑姣姣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岩画的数字化传承方法探索与研究》2中通过四个部分内容对其岩画的传承方法进行了数字化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进行数字化采集;第二部分,进行实地调研,因为,通过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的数据采集,有其局限性,受颜色、光照影响很大,容易对真实性产生偏差。通过对本地居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他们的前辈祖先对宕画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家中留存的宕画图像资料进行汇总,结合目前主流的数据采集手段,进行综合比较处理,尽可能详尽客观的还原那些难以辨认的图像场景;第三部分,通过三维激光掃描技术进行宕画的数据获取,三维激光扫描相对于传统宕画测绘的优点是精度高、还原程度准确、不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等。第四部分:将宕画素材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将静态的二维图像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转换成三维数字动画,通过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二维上色、三维建模以及后期合成剪辑处理,艺术化地还原远古西畴人的生活场景宣传片,将西畴宕画以艺术性的手段加以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西畴宕画,了解西畴文化。苟爱萍在《试论沧源岩画遗产的多重保护方法_以沧源1、2、6号岩画点为例》3中以1、2、6三个地方的岩画进行了保护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李陇堂在文章《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4中概述贺兰山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探讨了岩画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这些对策是保护与开发并重、统一规划,重点分期开发及坚持文化特色原则为基础。侯希文在文章《论西藏岩画的“准文字档案”保护》5中从积极申遗保护、制定法律规章制度、借鉴国外岩画保护经验等方面对西藏岩画提出了保护性对策。撖学文在《论岩画的保护与开发》6中提出了五种保护性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加固与防护;4.信息资料保护;5.建立研究机构。同时以保护促开发,并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宁夏的文化旅游产业。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对沧源岩画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媒体,物理化学及分层保护层面,而对于沧源岩画的保护也同其他岩画的保护一样,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增强保护的全面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提出一些可行性保护措施。

二、沧源岩画的多重保护

1.资金支持与人才培养

对岩画的现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能够了解到一些岩画的基本情况,比如磨损程度,根据不同的程度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资金是保护的第一步,没有钱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资金充足,能够保证岩画保护项目正常顺利进行,对一些专项保护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有了资金就要引进人才,引进能够保护岩画方面的人才,吸收国内外人才,能够修护岩画,对于岩画的基本构图及色彩搭配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了解,建立图像文本资料库,吸收设计人才参与岩画保护工作,这些人才可以进行相关保护设施及宣传品的设计工作,设计的宣传标识既要具有文化气息,又要具有艺术气息,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强化观者对岩画的保护和责任。

2.数字化保护

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对文化信息的采集、储存、处理以及显示和传播,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换、再现和复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形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对信息的存储和利用。坚持系统性、完整性的原则对沧源地区丰富多样的岩画资源进行保护,实行综合性的保护和传承,维护岩画的完整性。通过现代数字化将岩画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的存储,包括音乐、影像、图片、手稿等,采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已达到良好的保存效果,提高岩画保护与传承的水平。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岩画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制作成可视化的虚拟产品。可以采用2D或3D数字动画技术将岩画进行再现和解读,通过视频、图片、三维动画等形式,将沧源丰富的岩画资源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岩画的数字化体系建构,确保能够将岩画的文化生态资源进行完整、系统地保护,进而促进沧源岩画的保护与传承。

3.物理、化学保护法

保护岩画,除了人为保护,还有预防来自于大自然的危害。比如雨、雪、风等自然现象对岩画造成的危害,为此,我们应当制定如下的策略:

(1)雨水冲刷:为防止雨水冲刷对岩画的破坏,就应当在崖壁上部开凿引水槽,将雨水进行分流,使雨水沿着引水槽流至地面,减少了雨水对岩画画面的大面积冲刷破坏。要么在岩画集中地区设立防雨棚,防止雨水的冲刷破坏。

(2)雪水冲刷:对于云南这种西南边陲,且有些地区温度较高,下雪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也应当像预防雨水一样,在下雪之初,对岩画的破坏性不大,但是雪融化后就变成雪水,长时间就会腐蚀岩画。

(3)风沙破坏:长时间的风沙侵蚀对石头的破坏性及其大,所以应当建立防护隔离带,防止风沙的大面积侵蚀。

4.加固与防护

在一些岩画点出现岩石表皮脱落、掉层,有的整块岩石开裂,有的被山洪冲刷磨损,有的被水浸泡腐蚀,石质疏松,风化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建议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以保护:

(1)对开裂的整块岩石要用加固法,在岩画承重的部分加固、支撑,使其不致很快破裂。

(2)对表层掉皮脱落的要加防护罩或用更科学的方法加以固定,防止脱落。

(3)对山洪冲刷严重磨损的必须要导引洪水,减少冲刷。

(4)对过于潮湿、靠近水源被酸碱侵蚀的岩画要截断水源,降低湿度。

(5)对彩绘岩画,要在崖壁前加钢筋护拦,封闭管理,不让人接近,随意涂抹。

5.建立岩画研究机构

建立一个专门的岩画研究机构,领导、协调岩画研究工作,由一些专职和业余的岩画研究者和爱好者组成,实行会员制,并外聘兼职研究员。变原先的各自为政搞研究为团体合作研究,它的任务主要是学术研究:深入研究岩画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开发利用价值,保护方法研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尽快抢救和保护岩画,不能再让岩画遭到人为的破坏;向公众普及和宣传岩画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岩画,认识岩画,加入到保护岩画的行列中来。

6.加强岩画保护的教育措施

沧源县地处西南边睡,资源环境比较恶劣,交通不便利,所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解决经济问题,所以当地人就没有那么好的教育条件,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人受过教育,许多少年经常辍学在家,这些辍学在家的姑娘和小伙子经常上山放羊、砍柴,孩童们在闲暇之余可能会在有岩画的岩石上进行无意识的胡乱涂鸦,也成为对岩画破坏的隐患之一。因此,对当地人的岩画知识和保护意识需要进行深度的普及,尤其需要加强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深度科普,更加需要加强对辍学儿童岩画保护方面的普及教育。另外,对于各处岩画点,设立电子眼监控系统,还需要增加游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以及对文物破坏行为的惩戒措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保护思想才是最重要、最迫切的策略。对故意破坏和偷盗岩画石的行为,按照相应法律程序对行为人施以相应的法律处罚。

结语

沧源岩画是神秘的象征,但是它的神秘并不能抵消人类和自然环境对它的破坏,尤其是人类自身的破坏,为此,作为当代人,我们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和一时的鲁莽,让后代见不到沧源岩画这件艺术大作。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沧源岩画进行保护性开发。

参考文献

[1]闵薇,云南沧源岩画数字化传承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2]郑娇娇,高琦,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岩画的数字化传承方法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3]苟爱萍,试论沧源岩画遗产的多重保护方法_以滄源1_2_6号岩画点为例[J],西北美术,2017年第一期,084-088.

[4]李陇堂,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月,第22卷第4期,430-432.

[5]侯希文,论西藏岩画的“准文字档案”保护[J],学术研究,12-16.

[6]撖学文,论岩画的保护与开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3卷2001年第1期,106-109.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岩画数字化研究
观岩画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岩画诗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