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

2018-10-21张艺

大东方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现实意义生态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容丰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主义生态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人与自然;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内涵

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与自然是统一于世界的,人总是依赖自然界生存,人和自然界是一起成长起来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是属于自然界的。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荣、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同时人与自然也是对立的,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的变化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可知的。这就要求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不能随意办事,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又相互对立。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是消极破坏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生态批判,是从唯物史观和异化劳动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的。马克思指出:“人同自身以及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使自然界跟另一些与他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关系上。”[1]马克思指出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异化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也是从这是三个关系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生态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破坏生态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社会活动,不可避免的产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异化,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其他方式来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三,关于解决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设想,要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共产主义制度支撑。马克思、恩格斯提到,共产主义社会可以将生产者联合起来,合理有效地调整“人类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实现“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解,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并且是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发展状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表明我们正在努力建设这种新的文明形态,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归入“五位一体”中,足以证明其重要性,同时也是提醒我们目前的生态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既要考虑到人的发展,也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承受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种新型文明即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心和坚实承诺,同时也是我们建设一个美丽中国的总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

首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是导致当前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其次,对于生态保护的立法系统还不健全。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那么在这方面建立法制体系十分重要,运用法律来规范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最后,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还有待加强。从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只有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提高了,大家才会有意识的去维护生态。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制定有效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历代领导人,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思考探索,从推动经济增长到全面发展思想到可持续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形成了可持续的国家生态发展理念。制定有效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立足发展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和谐相处,并且要爱护、保护自然。经济发展要与保护环境相协调,使人类与自然之间互利共生、和谐发展、和平共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规律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应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去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发揮人类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遵循自然规律使人类发展和自然和谐共存,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3)有利于更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我们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决定了我们一定会有条件和办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副作用,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且,随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待到时机成熟时,达到一定成果的时候也必然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起到积极作用,最终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165页。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第41页。

[3]董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简介:

张艺,(1994-),女,籍贯:贵州凤冈,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现实意义生态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