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新闻第二落点
——以咸宁日报《新闻追问》栏目为例

2018-10-21杜先龙查生辉

新闻前哨 2018年9期
关键词:咸宁受众群众

◎杜先龙 甘 青 查生辉

为何要追问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各种“说”应势而生。有内容为王说,有产品价值说,有变现说,有渠道为王说,有参众说。在纷繁各种“说”的背后有一内核,即让新闻信息满足受众需求。在大潮中,慢一步的纸媒如何满足受众需求,赢得受众青睐,咸宁日报咸宁网事版专门开设《新闻追问》栏目,寻找新闻第二落点,尝试以新闻追问破局。

2016年咸宁网事版面进行定位时,就遭遇了问题:互联网时代,纸媒慢人一步,咸宁网事有读者吗?咸宁网事凭什么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群?咸宁网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读者、专家进行走访调研后,网事版以“新闻追问”为主导成为共识。

从新闻理论界观察,业内专家认为面对来自新媒体的种种挑战,传统媒体要坚持积极的新闻写作观,坚持“准确的科学判断比新闻价值判断更重要”的原则,回到“讲故事”的深度报道时代,更多地给读者大脑带来有营养的长文章、好文章。

从业界实践观察,追问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一种新样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凸显了新闻人的“问题意识”,追问报道以其对公众质疑的新闻事件反应到位、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回应及时等特点,深得公众之心。

从媒体生态观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一则新闻、一条微博、一个传言,动辄诱发公众群体性围观,使得以信息碎片化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场和口头舆论场,变成了各种谣言集散地。受众希望在纷繁迷乱的信息中找出真相,渴望从真假掺杂的新闻中进行价值选择。新闻追问密切注视舆情,及时提供优质信息,彰显了主流价值。

从纸媒特征观察,纸媒对新闻反应速度落后于新媒体,只有抓住新闻第二落点,针对受众的关注点、兴趣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才能吸引、稳定、扩大受众。而新闻追问从新闻的第二落点进行深挖,能获得纸媒的主动权。

从地方党报特征观察,党报偏重政务报道,偏重于中心工作、党建工作等,而对民生工作多停留在消息、简讯、现场新闻等小分量的报道,尤其缺乏深入、深刻、深度的问题性报道。新闻追问能够补齐党报的民生短板。

“五个观察”的结果,让《新闻追问》栏目开始摸索以民众生计(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为报道方向,以追问为报道形式,反映老百姓最关心、开心、烦心、忧心的事情。

怎样去追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闻追问》栏目围绕民生“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从小角度切入,追出群众所急、所想、所盼,问出问题的发生、缘由、出路。

问教育——聚焦本地教育的热点、难点展开。如切入中小学接送时段人口拥堵现象,采写《校门接送大军,何时不再添堵》,发现拥堵症结不仅是家长交通意识淡薄,校方硬件设施薄弱,交警疏导力度不够,还从校方、家长、交警口中问出了解决办法。最终,咸宁市政府在市实验小学重新开辟了一新大门,规划了停车位,并加大交警执法力度,校门拥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问健康——围绕群众健康需求的关注点、关心点、关切点展开。如《城区能否种出生态菜心》是担心病从口入群众的关注点,《家庭医生,你签约了吗》是担忧身体隐患群众的关心点,而《乡镇生活污水如何治理》是担心环境恶化群众的关切点。

问保障——围绕群众生活保障的诉求、渴求展开。如《购房补贴补出了什么》、《如何给家政市场找个保姆》、《医保费上哪缴》。

问居家——围绕群众宜居生活的痛点、难点展开。如《高楼安防怎么防》、《如何给家政市场找个保姆》、《小区物业为何左右为难》、《小区广告谁说了算》、《城市管理考卷如何作答》、《拿什么拴住流浪狗》。

问出行——针对群众出行需求展开,着重化解群众出行难。如《三年交通攻坚,咸宁怎么干》、《如何享受共享单车》、《治超为什么这么难》、《电动车到底该怎么骑》。

问就业——围绕群众的投资就业需求展开。如《下一个独角兽在哪》、《移动钱包,谁的奶酪》、《非法集资,是陷阱还是馅饼》。

在系列的追问过程中,也曾出现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互见的现象。细究原因,有两点,一是问题意识不强,找不准切入点,二是问题问得不深,停留在表面。对此,网事版记者们不断强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段式,层层追问,层层抽丝剥茧,最大程度挖出新闻内核。

长期的层层追问给版面的采编人员带来两点收获,一是认清了工作本质。记者的本事,就是提问。本事最大的记者,就是最善于提问的记者。二是,带着问题写新闻。记者就是要从发现“独家问题”入手,带着问题选择采访对象,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也就是说,深度报道要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深耕细作,给受众提供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从而起到引导舆论,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追问有担当

《新闻追问》栏目以民众生计为切入,也不唯民生,在追问中坚持党报属性,担当起团结与鼓劲、帮忙不添乱的职责。

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共舆论》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民所提示的环境。因此,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环境的认知。这就意味着一味地提出问题,会让人民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引发更多无法预料的问题。

这也就是说,媒体必须把握报道尺度,不是不提问题,不挖掘问题,但是不能一味的提问题。《新闻追问》栏目在追问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思维”把握报道尺度,一是民生思维,采编人员只有具备了民生思维,时刻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会勇往直前、不辞辛劳的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追问。二是人文思维,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多从人性的角度报道讲述新闻事件,多关注人物背后的故事,从而让追问更人性化,更具有人情味。三是党性思维,采编人员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胸怀全局看问题,从而找准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

如《城区能否种出生态菜心》一文,一边是群众迫切希望能在城区开辟菜地种菜,满足健康饮食需求,一边是政府从城区规划考虑不能打开菜地缺口。从民生思维考虑,记者第一时间深入多个社区了解群众诉求;从人文思维考虑,记者采访过程中细致发掘群众种菜背后的故事;从党性思维考虑,记者要胸怀全局看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政府帮忙不添乱。最终,咸宁在城郊开辟了“我家菜园”,群众可以规划好的菜园里租地种菜,解决了群众的健康之忧。

猜你喜欢

咸宁受众群众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