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普通高校舞蹈课程设置科学性的策略
2018-10-20侯珏
侯珏
摘 要:高校舞蹈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有效的解决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突破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提高舞蹈教育课程设置科学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对当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了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课程设置;科学性;策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舞蹈课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提升学生舞蹈技术储备的主要平台在高校教育构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高校舞蹈课程设置科学性的研究能够帮助高校树立正确的舞蹈课程观提高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一、影响普通高校舞蹈课程设科学性的因素
高校舞蹈课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其受到了来自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舞蹈课程的设置不能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呈现给学生甚至有的高校没有对舞蹈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得舞蹈的各种功能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
(一)舞蹈教学边缘化地位
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相对于专业的舞蹈院校及机构是处在较为“边缘”地带的。专业院校在基本的教学资源与条件、师资与生源情况等方面条件都是综合院校所不及的。由于综合院校的资源层次有限,对于高标准的舞蹈学课程的实施条件自然是不能适应的。而且这种边缘化使得综合院校的处境尴尬,在人才教育与培养上既不能设立于专业院校同等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在课程设置上照搬,照套,降低标准,这是综合院校舞蹈学包括艺术学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
(二)舞蹈课授课时间和授课条件的局限性
普通高校的舞蹈课程其授课的时间通专业的舞蹈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普通高校一般将舞蹈课程设置成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和学习,每个学生只能选修一次,学习的周期大多为一个学期,专业的舞蹈院校授课的时间要远远的大于普通高校。在這种情况下,因为舞蹈授课时间的缩短,使得舞蹈教学的难度相对加大。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成为影响普通高校舞蹈课程设置科学性的问题之一。
普通高校的教学条件比不上专业的舞蹈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内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培养学生需要具备舞蹈技能与理论综合知识。现有的院校舞蹈表演设施是不完善,舞蹈的表演场所有限及学生舞蹈表演的剧场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由于教学设施条件的限制,舞蹈学专业学生的参加具体实践的机会相当少,而专业院校的教学条件则很优越。
(三)师资力量不充足
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推行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专家;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带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的指导者。在多数高等院校中,艺术类教师相对较少尤其是舞蹈教师有些高校中一个舞蹈教师需要面对高校的全体学生,自己负责学校的舞蹈选修课此外,高校艺术团的工作,以及各种文艺活动都是由艺术类教师负责,舞蹈教师经常是身兼数职。高校中舞蹈教师的水平差距较大,部分舞蹈教师业务水平较低,甚至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并且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过于单一。
二、提高普通高校舞蹈课程设科学性的策略
(一)以社会需求为向导,解决人才培养“边缘化”问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综合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进行有效的人才市场调查,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人才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是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从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院校的实力、院校的资源、院校的地位、院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充分地运用有力的条件构建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准确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解决人才边缘化的问题上,建议综合院校从以下几点实施:准确定位自身院校的综合实力,在院校自身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为人才培养建立优越的条件。此外,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是生源来源的重要因素。
(二)科学合理规划舞蹈教学内容
舞蹈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其课程的设置,良好的课程设置反过来又可以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遵循纵向上的原则:舞蹈专业课程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法则。舞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深层,由浅显到深刻过渡,这样才能使课程设置的更科学化,符合学生接受规律,符合教学内容。
如本科一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在二、三年级加强专业知识地学习,并逐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联系,针对性的进行社会实践,以此层层深入。一般某些专业课程中,往往有多门课程呈现出并进趋势,它们往往是并进的课程,这样就起到了相互辅助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课程并进中找到课程之间的联系与特点,将课程的共同规律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长短期结合的原则。有些专业性的课程和专业理论课互不联系。表面上分散,但是从长期课程内容及教学实际来看,它们却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互融整体。有些舞蹈专业课程学习的量不是很大,需要短期集中完成,依次学习完多有课程。明确短期课程与长期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的地位和在整体课程规划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通过提高舞蹈教师的业务水平解决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的高校中比较缺乏艺术类教师,尤其是舞蹈教师,并且舞蹈教师的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舞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舞蹈之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舞蹈教师还需要具有充足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清楚的解释各类舞蹈的历史起源与文化。
(四)通过舞蹈社团或开设第二课堂弥补舞蹈课程设置的现状
在多数高等院校中,舞蹈课程属于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这就致使舞蹈课程只是面对高校的少数学生当前,有很多学生比较热爱舞蹈,但是因为选修课的限制无法通过舞蹈课学习舞蹈。为了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学习舞蹈高校应成立部分艺术培训团通过业务时间开办舞蹈兴趣班使舞蹈在高校中逐渐普及。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艺术团将舞蹈进行普及,通过组织艺术活动热爱舞蹈的学生积极参加,增加舞蹈爱好者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三、结束语
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实施与发展舞蹈课程的时间较晚各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尚处于探索时期,因此我们需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使舞蹈课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发挥出舞蹈在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列诗.论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改革[J].红河学院学报.2012(05)
[2]于彬.试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26)
[3]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