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2018-10-20李军梅鲜艳
李军 梅鲜艳
摘 要:据相关报道显示,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影响着校园安全及校园生活的构建。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目前很多高校在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来。因此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将大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有必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进而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1 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队伍滞后,有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们知道管理者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高校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管理者队伍建设较为滞后。随着高校的扩招,入学门槛的降低导致了学生的组成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无论在学习成绩上还是在个人素养上可能都达不到较高的标准,管理起来就会较为复杂。很多高校只是一味追求学校的发展,把精力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建设上,但是却忽略了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这一块。据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分配不合理,往往是一个辅导员带很多学生,这就导致了在管理上不够方便,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同时,宿舍管理不够完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宿舍对出入的学生没有做好登记与检查,学生晚归、甚至男女同居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1.2社会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几乎都是开放式,这就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是社会是把双刃剑,在为大学们带来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大,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误入歧途,产生错误的念头与想法,最终做出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同时网络的存在也会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上信息资源包罗万象,有些的确对大学生的发展有利,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就很容易对那些不善分辨的大学生们造成一定的误导,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很多网络上的一些反动的负面的言论经常会对大学生们的心理以及思想构成很多的危害,影响甚至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轨迹。以上两种情况均对大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也阻碍着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2 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2.1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科研等密切相互联系。由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和多因素的不确定性的动态管理过程,这就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与高校其他部门、其他系统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同时还要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工作实效。因此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必须把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人、财、物等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进行科学的分工、协作与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教育管理系统的整体作用,从而保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优化与高效化。此外,还应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情況出发,结合学校的规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人数及专业特色等因素,建构适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同时又符合人才综合培养目标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融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七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2.2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要顺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详细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微博、微信、互联网的便捷性特征,方便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答疑惑。合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布教育管理方面的资料,包括视频短片、幻灯片、文字资料等,让大学生获取并学习这些资料,进而启发和引导学生,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提升。
2.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新形势下,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校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合理需求为基础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进而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将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进行有效结合,在学习及生活方面正确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对于服务学生而言,并不是迎合学生,是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思想动态,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人文关怀;第四,坚持以法育人,营造客观、依法办事以及公平的教育环境,进而对学生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应该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此外,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还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各项工作,加强自身学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并善于总结教育管理经验,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让他们更好融入学习活动之中,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艾鸿.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思考[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