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歌剧的探索:秧歌剧和民族歌剧《白毛女》

2018-10-20丁毅秀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白毛女

丁毅秀

摘 要:伴随着黎锦晖先生的儿童歌舞剧和聂耳先生的新歌剧的发展,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期。中国歌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路上艰辛跋涉,辛勤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延安的秧歌剧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我国歌剧音乐史上里程牌的作品《白毛女》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延安的秧歌剧和陕北的秧歌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延安秧歌剧又与儿童歌舞剧有客观存在的联系,所以延安秧歌剧是在儿童歌舞剧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秧歌剧属于一种小歌剧的形式,它之所以在我国歌剧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人民所需要的文化需求和发展内涵是相一致的。

在当时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下,延安的作曲家创作出了民族歌剧里程碑的作品《白毛女》。这部歌剧的诞生对我们中国歌剧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它的诞生既引领当下的创作方向,又造就艺术的传承之人,从而形成中国气派的创作自觉。

关键词:秧歌剧;小歌剧;新歌剧;《白毛女》;民族歌剧

第一节 延安秧歌剧诞生的标志《兄妹开荒》

秧歌剧是一种以民间秧歌为主体的有情节的新型小歌剧形式,其歌唱部分吸收了群众喜爱的民间音乐、民间小调还有地方戏曲中的陕北民歌。剧情简单,一般只有两三个角色。延安秧歌剧虽然剧情短小却能使用喜剧性风格,吸引住了广大观众,成功的秘诀就是在于剧本,剧作家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小事,写出了特殊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

《兄妹开荒》是延安秧歌剧中非常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兄妹开荒》所反映的主题是陕北解放地区,老百姓们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所展开的大运动。剧情仅仅只有有两个角色,以对唱、独唱这两种方式来叙述剧情。它摒弃了旧秧歌中常有的低俗成分,取而代之的是农民欢乐劳动的景象。它的歌词短小精炼,却又通俗易懂。浓郁的劳动气息与农民独特的形象交织在一起,使一出剧情十分简单的秧歌剧演得富有情趣,生动活泼,给人以焕然一新的强烈印象。延安秧歌剧的音乐创作大都选曲填词,这部作品的曲调来自于陕北的“郿鄠”。作曲家在《兄妹开荒》中将每句歌词的字数变化的更加丰富,旋律和节奏也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增加了秧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渲染了活泼生动的气氛。

秧歌剧距离真正、大型的大歌剧有着很大的距离,但是我们不可磨灭秧歌剧对我国歌剧发展的影响。它是向新歌剧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渡桥梁,是不可替代的。

在中国发展西洋歌剧,就必须面对许多的现实问题,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必然会影响西方歌剧在中国的传播。从这个方面来说,延安秧歌剧发展对我国认识西方歌剧有着很好的过渡意义,也对我国创作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有着先导作用。

第二節 民族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

1942年5月,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础上,毛泽东决定召集一次文艺座谈会,“我们的歌剧要贴近群众生活,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明确了在向“七大”的献礼的指导思想下,在小型“秧歌剧”的基础上,延安的音乐家终于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内容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重大题材。叙述了贫苦农民杨白劳被万恶的地主黄世仁逼债自杀,然后女儿喜儿被抢占,逃入深山,变成了“白毛女”;在八路军解放杨各庄后斗倒地主后,喜儿重获新生,与大春团圆的故事。这部作品深刻的表现了中国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农村所产生的基本矛盾,即为地主和农民这两个对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鲜明地塑造了正面人物如杨白劳(意思为白白的劳动)、喜儿(白毛女)、大春和反面人物黄世仁(用四川话的谐音“枉是人”)、黄母及狗腿子穆仁智(用四川话的谐音“没人智”)的形象。将农民的善良、痛苦与斗争精神和地主的奸险、狠毒、残忍形象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处理,作品具有特定时代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歌剧音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以人物主调贯穿发展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西方歌剧的合唱、重唱的形式。乐队为中西方混合伴奏形式。

张鲁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为素材写作了《北风吹》,用《小白菜》的主题来塑造正面人物喜儿;用农村妇女上坟的哭腔音调写作了《刀杀我,斧砍我》。马可根据山西秧歌《拣麦穗》来描写杨白劳,同时根据《拣麦穗》创作了《十里风雪》、《老天杀人》等著名唱段,而反面角色黄母的音乐则是采用了佛教音乐,表现出黄母表面上念经信佛,其实内心十分阴险狠毒的性格。黄世仁则套用秦腔中丑角的表演样式突出了他万恶、放荡的丑陋面目。歌剧音乐中运用河北梆子等激昂的民间音调来创作,用大段唱段的形式来表现白毛女的斗争情绪和反抗性格。因此,《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河北山西等地民歌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乐的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并运用板腔变化的手法加以改变使得曲调具有人物性格化的特征,以此塑造了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将劳动人民的善良、痛苦与地主的残暴形象进行了典型的艺术处理。这部作品具有特殊时代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结论中国歌剧的探索:秧歌剧和民族歌剧《白毛女》

秧歌剧的创作在音乐和戏剧等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催生了我国著名的一批的作曲家,这些作曲家的诞生促进了中国歌剧的发展,我国的作曲家和剧作家不畏困难和艰苦条件,为我国民族歌剧的探索道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作曲家们沿着秧歌剧的“脚步”,同时借鉴中外多种文化,创作出了属于中国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它的出现对我国各种民族歌剧的创作产生了普遍的影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歌剧也是在我国民族歌剧的历史上留下灿烂的光芒。而那些作曲家和剧作家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1920-1949)戈晓毅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姐姐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谈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歌剧与声乐教学的互动性研究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属于中国的“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