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图像化课堂教学探索
2018-10-20王金土
王金土
1 机械制图教学
1.1 传统讲授式教学
机械制图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概念及举例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缺乏三维实体、理论知识的相互联系,知识点只能独立的记忆。
1.2 新型理实一体教学
新型理实一体教学从三维实体角度出发进行有载体的教学,解决了传统讲授教学中理实脱离的窘境,但仅仅提高了知识点的理解基础却无法达到知识点有效理解与记忆并存。
2 图像化教学
图像记忆采用图像的方法帮助记忆。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结合思维导图,快速阅读及其它方法就可以做到轻松高效记忆文章的效果。
几乎所有的机械制图知识点多能在图纸上进行体现,且有自己独有的形体特征。在读图及绘图的形体分析过程中,很少运用到文字的理论知识分析图形,通常是通过图像的对比的方式分析零件的几何形状及特征。
制图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特点与图像记忆学习的方法不谋而合。在课堂中,利用图像记忆的方式进行制图的教学,用图像代替抽象文字,让学习更直观、更深刻。 图像化教学势必将成为机械制图的教学利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制图特征、知识点关联性、形成过程将图像化的教学分成以下四大类:
2.1 圖片记忆法
制图老师借助结合知识点与经过色彩等处理的典型图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制图知识表达清楚,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记忆。例如:两物体叠加、读图中倒角类等
2.2 关系记忆法
机械制图教师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集合起来,挖掘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及异常点,探讨出它的变化。引导学生绘制出图像变化图,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例如:视图的种类、剖视图的种类等
2.3 演示记忆法
制图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几何体及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辅助进行演示、理实一体化的进行展示,直观的激发学生探索,加深学生记忆。例如:组合体组合过程、切割体切割过程等。
2.4 情境记忆法
教师营造情境展示制图规律的产生,共同探索知识点产生原因及过程。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所以这样。在感性认识中产生强烈记忆。例如:三投影面的产生、线、面位置特征等
3 教会学生看图记图本领
制图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图纸图像基本上不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却包含了许多的制图规定、方法、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图像记忆法,制图教师首先要利用知识点独有的特征编排适合知识特点的图像,并利用简单易记文字进行归纳总结。其次,教师在上课时需要结合各类教学方法突出展示图像知识点,并减少其他形式的展示,围绕图像加深学生学习记忆。最后学生通过有一定含义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图像在学生记忆的深度。
例:线的位置特征利用图像化教学,该知识点属于情境记忆法知识特征,可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展示与学生面前,以教室三面为投影面,管子作为投影实物演示投影变化教授知识点,这种简单演示并没有让学生铭记于心的效果,我们需要提供一项活动,让学生参与展示、乐于其中并深入探讨活动线的变化过程其投影的变化。这样的情境教与学的过程足以让一个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去思考这个直线变化后投影变化。
4 指导学生提取图像方法
制图运用主要在于识读与绘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调用自己已有的图像记忆分析现有图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判断运需要分析图形于已有图形的相似图形,其次调用已有图形进行对比特征分析,把已有的图像特征与图形进行对比分析。
例:半剖视图的图像化教学:半剖视图知识特征属于演示性记忆法与图片记忆法的结合体,下面通过实题解释下教学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实体或多媒体展示半剖视图的产生过程。与学生探讨剖后与剖前的变化,加深学生对产生过程及变化过程的记忆。如图1,当学生需要分析如图2时,分析得出该图与图1比较相似,调用图1的图像提取当中的半剖特征对比图2的各个位置进行分析得出分析学结论。
图像化的教与学利用了制图知识学习与运用特点,从原理的角度解决了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与抽象绘图的实际困难,加深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了运用的高效性。但在一些独立的、没有逻辑性、硬性规定难以开展图像化的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