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改造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思考
2018-10-20牛保明郝坤安
牛保明 郝坤安
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自身的弱点又妨碍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毛泽东提出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改造知识分子即改造知识分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怎样改造知识分子即改造知识分子的途径和方法。
1 改造知识分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39年毛泽东在为延安出版的《解放》写的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指出了结合的必要性,“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1.1 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由于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知识分子甚至党的领导人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知识分子普遍存在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经验的现象。毛泽东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否统一作为判定知识分子全面的标准,他说:“知识分子在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在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因为虽然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并非实践中的所有知识在书本上都有反应,知识分子只有在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学习到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样,“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 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到,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必须拥有完全的知识。而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个阶段构成的,仅仅拥有书本知识的人不算是完全的知识分子。
1.2 知识分子中存在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宗派立场和机会主义。毛泽东在肯定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热情和抗日愿望的同时,为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也对知识分子的缺点进行了分析,首先,知识分子表现为自以为有知识,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从主观出发,不依据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其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精神空虚,自我欣赏的个人主义;毛泽东在谈到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时说“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8]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41-642)其三,是由于缺乏原则,存在软弱性、动摇性的机会主义,毛泽东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机会主义时说“中国的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其四是排斥异己,轻视工农的宗派主义,毛泽东说“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由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数接受以“科学与民主”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深受资产阶级和个人主义影响,形成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所以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相当严重。
2 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毛泽东在改造知识分子的途径上采取信任和吸纳、批评与教育、与工农结合和与实践结合三种途径。信任和吸纳主要是精神感化,中央首先制定了吸纳、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包括为知识分子安排工作、解决知识分子的生活问題、吸纳知识分子入党等,为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其次,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问题,教育活动包括开展正面学习教育、开座谈会和整风运动、树立先进典型等,毛泽东说:“知识分子的问题首先是思想问题”“思想改造,首先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具体地说,思想改造应该主要通过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加强时事政治学习和研究,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知识分子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解决知识分子的立场和世界观;再次,在与工农结合和与实践结合上,侧重从革命斗争需要的角度阐述时间改造的必要性和结合的着力点。毛泽东号召革命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在与工农结合、与实践结合中改造。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改造采取积极稳妥的民主政策和宽容作风,从关心爱护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靠正面说服教育而非粗暴的压服手段。因为毛泽东认识到知识分子是有文化、有思想,只有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行动感化使之心悦诚服,才能使之加入革命的行列,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样既不挫败知识分子革命的积极性,更不会使之脱离革命的队伍。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