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2018-10-20史明艳

知识文库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政体系目标

史明艳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其开展情况如何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05方案实施以来,思政课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本文拟系统梳理、总结和反思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成果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思政课教师和学者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显著。2006年后主要的著作有:吕志等编写的《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柳礼泉编写的《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邓军的《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等。此外,查阅中国知网,输入“思政课实践教学”,2006年以来相关期刊论文1743 篇,硕博论文20篇。这些成果主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内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以及现状与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1.1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践教学逐渐进入思政课,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的有效方法和环节逐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05方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学术界也普遍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代表性的观点是:“深入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是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增強思政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必要途径”。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

1.2 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研究

学界主要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上研究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但认识不一,认为是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和独立的课程皆有。从界定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从实践教学的范畴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区别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黄焕初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和‘参与式教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教师举办知识竞赛、观看电影或录像、听专家报告等也不是实践教学。”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目前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如“实践的本质就是实践主体的亲身参与,凡是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皆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孟彩云认为“实践教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说也可以做。”二是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将其界定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如“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和延伸”。笔者认为更为合理的是综合二者的表述,认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在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下,以思政课课程内容为依托,通过采取各种具体教学及评价方法或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达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界定既明确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也可以是一门独立课程,还理顺了实践主体、主导和管理体系。

1.3 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基于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为前提进行的,系统、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等至关重要,但目前关于教学体系的研究不多,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有学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目标体系、内容方法体系、条件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组成。有的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包括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过程体系、考核体系在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和活动的总称”。

1.3.1教学目标:学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种划法:“三目标说”、“四目标说”和“五目标说”。“三目标说”认为包含认识目标、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四目标说”主要认为应包括德、能、识、才四个方面;“五目标说”认为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和成才目标。

1.3.2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决定教学质量。但目前关于思政课实践内容研究极其少,更无系统的内容体系。罗建平等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国家关于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政策、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观和实践教学本质理论、大学生的需要性和可接受性和思政课的理论教科书”四大依据来确定。侯云霞等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由单项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潜在实践教学构成。”单项性实践教学,指紧紧围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来确定的实践教学。因课程性质、内容不同,其实践内容也不同。如“基础”课主要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价值观、道德和法制教育,“毛中特”课主要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实践了解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调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正确分析和对待中国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等。”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单设“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合并各门课程的实践学时和学分,整合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潜在性实践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接受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1.3.3教学模式: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不一,导致主导的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普遍主张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场地的不同,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模式。如陈育钦主张课堂实践(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讨论、模拟法庭、新闻播报等 ),校园实践(演讲辩论、读书活动、团学等主题教育活动、影视欣赏演讲赛等)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二是根据学生参与程度不同,把实践教学分为三种类型:认识感受型、参与体验型和运用拓展型。认识感受型常见的形式是参观访问;参与体验型是把思政课的有关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结起来;运用拓展型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三是根据教学手段不同,把实践教学分为情感性实践教学、认知性实践教学、参与探究性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性实践教学。

1.3.4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者对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列出了大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管理不规范。“在教学计划、实践形式、教学目标、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过程很不规范”。(2)教学资源不丰富。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匮乏,缺乏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拥有的教学资源又分散,各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分头开展实践教学造成教学资源浪费。(3)师资队伍不强大。思政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4)教学资金不充足。目前很多高校没有资金支持,即使有数量也有限。(5)考核评价不科学。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参加活动的次数或任课教师的意见为依据。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缺少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造成实践教学评价信度较低,难以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6)组织实施难度大。因为学生多、教师少,课外和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涉及人数、经费、场所、交通、安全等诸多因素,难以实施。

2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反思

2.1 数量虽多但创新少

从检索情况可以看出,“05方案”后,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思政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也急剧上升,远远高于2006年以前,在知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检索到的2006年以后的相关期刊论文更是高达4742 篇,硕博论文20篇。这里边有很多真知灼见,尤其是早期的大师、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认识,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几千篇论文中出自核心期刊的只有238篇,观点重复性较多,创新较少,有些真正有待深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得到解决。

2.2 面虽广但系统性不强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研究面较广。研究的内容既有理论层面也有实践操作,广泛涉及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内涵与原则、内容与形式、模式与体系、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问题与对策等;从层次而言,既有一般性高校的研究,也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甚至还有不同专业的实证研究;既有对思政课共同的研究,也有对各门课程具体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从某一个侧面、要素和环节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的探索,系统性的研究较少,在知网中键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只要48篇论文(含体系的不同角度)。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远远没有达到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这也是各高校实践教学开展参差不齐、随心所欲的原因之一。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改革的少之又少,知网检索只有1篇,而实施课程化改革是破解实践难题的最有效途径,从而确保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

2.3 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从理论层面上讲,学者们的研究是比较丰富、详尽的。比如,就其内涵既从狭义和广义进行了阐释,也从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不同角度探讨;对其理论根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其地位和作用,学者们的认识也基本一致。但一些带全局性的理论问题仍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讨:一是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目前还未形成共识,这直接关系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模式的构建,致使目前实践教学模式不一、形式过于多样。二是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专业实训等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认识不一,不仅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等相混淆,而且扰乱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组织,加大了组织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笔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由思政课教师主导、参与指导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力量可以借助其他部门,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校园还是社会,脱离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思政课教师的实践,都不应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学生所有的实践活动都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不合适的,这也有效地理顺了管理者和实施者。三是考核评价缺乏指导性的标准。目前各高校缺乏统一的目标要求和实践内容,对实践教学考核的指标、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研究非常少,知网中对此专门的论述只有6篇论文。当前,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实践教学的落实与实效性。

2.4实践探索操作性不强

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很多对策建议,个别还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实践教学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确定、大纲的制定到组织实施、考评奖励和基地建设都缺乏系统的方案。如,组织管理提出了齐抓共管,但具体如何操作、职责如何划分未能细化,流于形式;教学模式和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如何与校园文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缺乏細

致的研究,未能形成实施细则;对考核评价提出了建议,但具体标准、考核办法、分值比例等未能形成;对师资队伍提出了学工队伍与任课教师相结合,但如何配置、职责分工、工作量计算和考核缺乏研究。由于操作层面缺少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致使各高校仍各自为阵、五花八门,思政课实践教学出现表面化、形式化和口号化,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者虽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经验总结较多,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加之各校地域不同、校情不一、专业不同等,经验总结难以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可编写实践教学手册, 手册内容含实施细则、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实践基地目录以及实践纪实与考核等资料,详实地告之学生,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

2.5高职领域研究不多

纵观“05方案”后的研究成果,大多研究都立足于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基本缺失,知网检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期刊论文只有171篇。与本科院校相比,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理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实践教学。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思政课课程设置都有极大不同,建立一套适合高职院的内容系统化、操作可行化、考核科学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要。

【此文为重庆市人文社科课题: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编号:13SKT20)和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CQY2013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ly:方正书宋简体'>(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猜你喜欢

思政体系目标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