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公安院校德育环境建设

2018-10-20毛正业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德育工作价值观

毛正业

【摘要】: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构建充满正能量的德育环境,对政治建警的公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构成,坚持规划性、示范性、滤选性是建设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公安院校 德育环境

“立德树人”对于具备政治属性的公安职业院校更为关系重要,是建校之本,是培养合格警务人才的生命红线。公安院校要实施全面渗透、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必须重视环境对学警道德养成、个人成长的影响,构建公安院校内部德育环境刻不容缓。

一、公安院校德育环境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外界因素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社会环境对青年学警的个体成长影响巨大,必然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发生个人价值观的的移位、理想信念的淡化。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作为坚持“政治建警”的公安院校要改变学警的社会属性、植入警察基因、铸入警魂,相比其他高校,更应主动积极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合格的忠诚卫士。

二、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构成

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构成可分为物质德育环境、人文德育环境。物质德育环境是公安院校德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了学校建筑设计布局、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文化设施以及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等。人文德育环境是公安院校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規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公安院校不再是封闭的系统,各种来自外界的因素对院校环境进行渗透、干扰不断增强,包括一些来自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德育方法、管理方法也在影响公安院校德育工作。

三、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导向

公安院校德育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类型,须具备特殊的建设导向,既具有一般高等院校德育环境的价值属性,同时又应融入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职业价值属性。一方面,构成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有些要素本身就是一种人民警察职业价值精神的载体,具有隐形德育或显性德育的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以积极传导或暗示等方式对德育主体及其德育活动发生影响。例如,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都带有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也在无形中起到示范作用,各种活动也分别会有显性的活动意义和隐形的活动影响。另一方面,构成公安院校德育环境的有些要素本身没有特定的价值信息,但是德育设计者赋予了它的价值意义,从而对学警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一)规划性

公安院校主体在德育环境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能,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说教、灌输方法,必须在建设和优化德育环境的实践中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理念,拓展德育载体,丰富德育功能,让资金、精力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在规划配置各种与学警密切相关的软硬件资源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对学警的价值认识具有显性或隐形的导向作用,对学警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渗透和规范功能;要重视德育环境的整体构建和优化,将德育环境作为公安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根据公安院校的总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总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尤其是一些重要基础建设工作,在建设之初,就要从德育的角度思考赋予其价值属性。就以香港警察学院在建筑设施布局方面为例:为了强调学警严格管理和纪律养成,学警生活区域、教学区域、教官工作区域完全分开。学警生活区域物品干净整洁、文化多样活泼,教学区域严肃紧张、纪律严格,学员住宿、健身、洗浴、就餐、洗衣等生活功能设施集中布局,教学区域以及教官工作区域绝不会出现三三两两、闲庭信步的学警。

(二)示范性

在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学警既有普通高考生也有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有的是一张白纸,有的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历,具备了较为雏形或者甚至是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安院校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该发挥类似军队大熔炉的作用,不管是钢是铁,出来的都一块钢板。为此,公安院校要主动建设可以为学警提供示范性的德育环境,应该反映现实工作岗位上对公安队伍能力素质的最高、最严要求,成为一个经过精选的、小型的模拟警察社会。示范性可以分为院校的示范、人员的示范和制度的示范。

1.院校的示范,公安院校应该走在公安队伍建设发展的最前沿。它作为公安知识的集散地、职业精神的重要传播源头之一,代表了当前社会对公安队伍的最高最严要求、代表了法治建设、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的最高期望。同时,也要面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社会环境,面向未来,融入新的警察职业素质要求。院校的示范需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机制,成立校系两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①,形成切实重视、措施落地、评估见效的德育环境良性作用机制。

公安院校德育工作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通过一番苦口婆心地说教就能树立学警为之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这样讲, 德育环境的构成就是使用多种方法与途径、营造多种不同环境, 调控可能影响个人品德、思想道德、政治意识、价值观养成的问题或者因素, 使环境达到最理想化的优化过程。它是一种从“服从到同化、从同化到内化”的有序过程。除了公安院校德育内部环境外,还需要来自社会、家庭等多种领域的共同培育。公安院校德育内部环境在同化到内化的过程中尤为关键。环境影响人,人改造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我们如果能从公安院校首要任务—“立德树人”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去研究德育环境的重要意义,才能实行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姚东升.文化安全视野下公安院校德育教育创新路径再思考[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5(04)

【2】王根根,姚东升.文化安全视野下加强公安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德育工作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