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10-20张敏
张敏
【摘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关键词】:微课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微课不是随意截取的教学视频片段,也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而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的一件“作品”。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那么、作为科学教师如何选择有价值且学生喜爱的内容呢?下面我就以一些实践谈谈我在微课选题上的一些经验。
一.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易混点。
由于微课的制作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价值高的课题制成微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读教材,研究学生,把平时需要反复讲解和强调的知识点以及易混淆点挖掘出来,再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
例如,在执教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一课时,杠杆的“三点两距离”以及杠杆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由于杠杆尺本身质量较轻,钩码易掉落,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常常听到“哐哐哐”的声音,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把该知识点录制成微课,通过视频形式解决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二.选择不易进行实验操作的课题。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课题实验器材易准备,探究时间上易控制,适合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些课题则对实验材料要求较高,在探究时间上不易把握或者探究时间较长,学生经历探究的意义不大,只要领悟其中的科学思想即可。针对后者,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便可利用微课手段,把实验过程、现象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执教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一课时,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的实验,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三点明显不足:①时间较长,效果不佳。②該实验对土豆泥的要求太高,而且土豆泥易焦糊,粘在铁盘上不易清洗。③土豆泥和番茄酱搅拌在一起,用完一次就作废了。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该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不仅节约时间,避免实验材料的浪费,还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三.选择相对独立且适合媒体表达的课题。
微课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5-6分钟为宜。所以,在选题上适合独立的小课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内容讲通讲透,宁可“小题大做”,不宜“大题小做”。另外,微课作为一种媒体教学手段,选题内容要适合媒体表达。一些动作技能、操作过程、工作原理和变化过程等,就非常适合使用微课。例如,在执教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沸腾》两课时,对于凝结实验的实验器材组装、酒精灯的使用以及试管和试管夹的使用,录成微课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微课共享与应用
随着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视,它的评价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去年9月份,科学课正式走进一年级的课堂,其评价方式主要是体验和游戏;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除了笔试还增加了实验操作的考试。这就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科学组教师依据实验操作标准,进行细致的演示讲解,并录制成微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观看,细心体会操作步骤,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把视频分享到家校共助群,以方便学生课后观看学习,真正实现家校共享。
【参考文献】
【1】微课设计与制作专业教程 张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