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的分析与实践
2018-10-20淡海英
淡海英
摘要:高职教育的活动主要以教学为主,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和推进,本文从高职课程的概述、改革思路、改革内容、改革成效等方面对高职课程改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思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C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9129(2018)12 - 0079 - 01
1 引言
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高職院校中以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课程改革的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在招生日趋激烈的今天,把学生就业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吸引学生进行择校选专业的一个方向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让学生进校三年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技能,在人才济济的招聘会上脱颖而出,找到满意的工作,踏实就业岗位后能不断学习,为单位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才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最好落地和完成。
2 高职课程的概述
高职教育的课程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举的每一门具体的课程。或者可以理解为高职教育者为了实现被教育者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安排,选取合适的方法对被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一种方案。简而言之,就是每门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这是指狭义的课程。而大多数普通人所理解的课程却是五花八门,同类课程是指相同类型的课程组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的课程组织在一起构成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与考试、学制、毕业设计等构成人才培养方案。
3 课程改革的思路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经过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2000年后以学科为中心理念为导向课程模式。第二次是2000 - 2006年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的课程编排和设置模式。第三次是2006年以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只是在专业课的编制方面采用以能力为主线的设计开发。
高职教育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主体,所有要改变教师群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角色定位。有时课程教学要解决实际问题而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教师无法以“权威”形象出现,而此时要作为参与者与引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高职课程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均为90后和00后,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愿意接受新事物,动手实践能力强,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推广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大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第二,从授课的主题教师方面,教师应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多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等的教学手段,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优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三,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4 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首先是课程开发要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最有效性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但是由于双方所需有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企业的参与度不够,教学仍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脱节,跟不上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人手,让企业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用企业真实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岗位所需实现无缝对接。
5 课程改革效果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承载着培养合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重任。作为课程改革设计者和执行者,教师无论从课程规划、课程资料准备、课程执行、课程反馈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层层推进,更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及时跟进教学进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对于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更要深刻加以剖析和研究,在课堂内保证教学的良好秩序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团科技活动、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用活动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因表现优异脱颖而出,这不仅仅是对教学改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学生的历练和提升,使得课内外充分融合教学相长,教学改革的实效真正体现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
6 总结
教学改革是教育行进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在高职学院中,面对着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总结教学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爱学习、乐学习,能够在三年的高职学习中突破自我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为后续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发仁,傅新民.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必须实施校企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2]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9 (4)
[3]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高教探索.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