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人匠心郭宏雄——师父与陕北剪纸艺术

2018-10-20尤佳妮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母师父文化馆

尤佳妮

1963年9月23日,师父出生于米脂县杨家沟公社。六岁时因父亲工作调动,举家定居绥德县,这一住就是五十年。

1983年师父进入绥德县文化馆并参加文物收集工作。诸多藏品中,剪纸是师父最钟爱的艺术品。但最初只是收藏剪纸,师父开始自己动手剪纸是在儿子郭程出生后。1987年农历十月初二,儿子郭程出生。陕北农村生活条件差,看病更是难上加难。由于交通闭塞、医疗水平低下,人们将希望更多寄托在巫术迷信上。儿子出生后晚上总是哭闹。于是师父剪了一只老虎和一只倒吊驴贴在床头。“老虎”具有震慑作用,“倒吊驴”则是专门用于制止孩子晚上哭闹的巫术剪纸,剪纸上还写着一首歌谣“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晚上儿子睡得很香,也不像以前那样哭闹了。这一次奇妙的经历使得师父彻底被剪纸的魅力吸引。师父从1987年拿起剪刀,就再没放下过。

拜访婆婆的时间大都花费在路上,真正向婆婆学习剪纸的时间少之又少。师父就是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向婆婆讨教。师父在一旁看着婆婆剪的样子剪,剪好交给婆婆指点。婆婆在指点的过程中就会讲述一些传统文化,比如扣碗的碗沿是象征男性的万字图案、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所以应剪的饱满些……婆婆讲的时候师父就在一旁写下来。若是婆婆精气神不错,师父就照着婆婆的指点再剪上几幅。若是婆婆精神状态不佳,师父就把样子抄回去在家练习,等到下次再来时带给婆婆看。一米五长的红纸最多可以剪三幅作品,为了练成一种图样用去十几米的红纸再正常不过。因为常常要练习剪纸,师父家里的一间客房中堆满了装着红纸的箱子。等到师父练得差不多了,他又跑去婆婆家让婆婆指点。村里人常笑他“不爱老婆,爱老婆儿(意为老婆婆)”。

在师父的剪纸之路上,家人们的反对也时常困扰着师父。

师父的父亲眼看着在文化馆早已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儿子仍贴钱购买剪纸,就动用自己的关系将儿子调至地方公路管理站(现为绥德县农村公路管理站),他盘算着离开文化馆,儿子就不会一心收集剪纸而不顾家了。

事实并不尽父亲所愿,师父依然是执迷于剪纸艺术,为了寻一位婆婆,就要骑电动车跑几十里路,来回至少花费三天时间。毕竟也是有妻有儿的人,动辄一声招呼也不打就下乡寻剪纸婆婆去了。妻子要外出学习,儿子只能交给父母照看。长年累月如此,妻子和父母再也坐不住了。

师父自知对家人有愧,对妻子提出的离婚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她想离婚就离吧,不能拖累了人家。”最终在儿子小学毕业那年,二人的婚姻画上了一个不怎么圆满的句号

经人介绍,1995年师父与现在的师母结婚。师母说,师父常找借口去农村收集剪纸。师父为了不让家人发现自己收到的物件,进门前事先将剪纸或刺绣藏在外套内侧,等师母把门打开就溜进房间将剪纸藏起来。如今堆满剪纸的房间原先是间卧室,但因为师父收集的东西太多早已住不了人。六七平米的小房间只有一人宽的小道供人进出。当师母问起藏品的价格时,师父就将价格说低一些。师母发现工资金额不对时,师父就说因为自己工作不用心被扣去了工资。师母对师父的小伎俩心知肚明却什么也没说。为了收藏师父时常花光所有工资,嗜烟的师父甚至连一包烟也支付不起。

师父一家住在公路管理站分配的房子里,十几年里邻居们都用自己的积蓄将家里翻新了一遍,但师父的家里却和十几年前刚搬进来的一样,显得很是破旧。“钱都用来买字画了,哪里还有闲钱装修家里呢?”师母说起来话语里透着些许失落。提起这段往事,师父常说:“其实是我对不住他们的。”

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来说,收藏一万幅剪纸、上千件刺绣、上百件手工用具并不是件容易事。起初向婆婆买剪纸,后来婆婆们大都到了杖朝之年,再也拿不动剪刀。如今较好的剪纸价格也只有几十元钱。但名家的剪纸,例如库淑兰婆婆的剪纸作品在十几年前已是八千块的价格。一万幅剪纸背后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付出对师父来说,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綏德民间剪纸起源早、发掘晚,一直埋没于民间,时至1985年,方作为一门民间文化艺术得以渐次宣传发展。2011年3月20日,在师父与文化馆其他同事的努力下,绥德剪纸加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师父作为传统型剪纸艺人出现在申报书中。2013年经绥德县组织部申报,师父成为较早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手艺人。这项荣誉既是对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视,也是对师父的鼓励。

剪纸的手法可以不断更新,剪纸背后的文化可不能丢,这可是剪纸生长的土壤。虽怀有一颗担忧的心,但行走的步子不能停。师父开始利用各种方式向人们传递剪纸背后的传统民俗文化。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很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迫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更加重要和紧迫。但好在有国家政府的支持,这条路会变得好走许多。

有价值的手艺永远不能丢。

猜你喜欢

师母师父文化馆
喧噪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柔柔好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云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