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2018-10-20王显清
王显清
摘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促使产业面临巨大发展变革,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IT产业更是急需大量技术创新型工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为帮助广大研究者了解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与行业产业人才需求贴合度,选取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校及就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培养目标不够精准、课程设置基础知识比例过重、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失、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TP3 -4;C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129(2018)12 -0007 -01
工程改变世界,行动造就未来。在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各行各业,尤其是IT产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作为信息技术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更应该抓住此次机遇,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展露头角,培养大批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型工程人才。[1]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通过调查分析现今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今后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1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本次针对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现状开展调查,选取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校及就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其中在校学生102份、毕业学生85份,有效率93.5%。调查问卷共20道题,内容涵盖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对学校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的评价等方面。
1.1 培养目标。92.31%的学生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学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但只有73.84%的学生认为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平均值为3.72和3.81(评价设置5个程度选项,分别赋值5 4 3 2 1,下同)。
1.2 课程设置。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合理且前后具有逻辑的同学占调查总数的73.75%,其中89.02%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反映了社会对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总体平均值为3.76。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5.76%,平均值为3.89。学校课程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就业需要能力基本一致,但均未达到产业要求,具体如图l所示。
1.3 教师素质。调查显示77.78%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素质符合预期,满意度为3.84。学校专业教师最薄弱能力与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之间,除专业知识与技能外其他各项能力均存在差异,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学校教师重点关注,具体如图2所示。
1.4 教学方式。数据显示,现今学校教学方式整体上已经朝着去单一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除理论教学外的“情景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但是理论灌输式教学依然是学校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普遍程度达到72.73%其他各项教学方式普遍程度均在50%以下。
1.5 评价体系。对于学校对工程人才的评价,63.73%的同学认同学校考核方式单一,以纸笔测验为主,52.57%的学生基本不参与学习评价。此外,认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价只注重学习结果的占到了调查学生总数的57.84%。
2 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宏观层面。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现今地方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贴合产业需求,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依然不够精准,没能在培养信息技术工程人才的基础上依据地方办学特色和区域产业需求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发挥办学优势,导致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产业需求不完全匹配。[2]而且,没能及时把握科技发展前沿,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是盲目追求培养高层次信息工程人才,导致学生毕业后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基础知识。近几年在综合化发展趋势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渐趋多元化,通识课程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课程结构偏重于专业基础知识和多学科基础知识,而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比例远远达不到产业要求,如终身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能力等,导致学生就业面临一定困难。
评价体系不合理。人才需求能力多元要求评价体系也要朝着多元方向发展。然而现今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评价方式依然以纸笔测验为主,评价体系单一且大大降低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3]同时评价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也必然导致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技术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难以满足。 2.2 微观层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对于技术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实践教学能力与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但是现今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过少,教师普遍缺乏真实IT行业实践经历,对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生产实际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满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近年来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理论灌输式”教学依然是其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学生个性发展没有得到根本重视,即使是小组讨论或者项目实践也更多的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总体来说,虽然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地方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才能为区域经济乃至产业变革培养大批高素质信息技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张润,兰伟发,贺章擎.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双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09):22 - 24.
[2]黄磊,黄同成,谢兵,许又泉.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 (32):48-49 +71.
[3]胡军,张勤,夏英.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 04):43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