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组合作机制,推进创新思维理念
2018-10-20蔡文革
蔡文革
摘要:学习是同知识海洋的"碰撞"和"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和"挑战",因此,数学老师要走下讲台,以学生学习指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建立一个"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课题研究中的实践体会,谈谈如何创建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推进创新思维理念的几点零散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15-0219-01
Abstract:Learning is a "collision" and "conversation" with the knowledge ocean. It is a "sprint" and a "challe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dialogue.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step down from the platform to learn the role of the instructor and helper.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learning group" to give the initiative to the students. Below, I will combine myself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m, and talk about how to create a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scattered idea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group cooperation;new thinking
1 合理创建小组,构筑合作基石。
学习小组的创建是开展互助性、互帮性学习的前提,各小组成员组合实力应尽量相当,这样才能保证各小组有序竞争,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断培养小组成员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使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养成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习惯。既要让每个组员认识到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每个组员都能从中积极分享成果,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的局面,从而将小组构建成为组内成员互相学习,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组与组之间互相借鉴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因此构建合理小组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1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编排小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要相当,优生和潜差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中等程度的学生等都要均衡搭配。然后按这个标准将学生分为多个同质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各组之间学习兴趣相当,竞争氛围浓厚的常态。
1.2组建四人小组。四个人小组的学习模式最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因为小组人数不多不少,既能保证了四个人转个身就可以围成一桌,又方便学生讨论。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平时学生的座位就应该用心编排,为构建小组合作做准备。
1.3突出平衡原则。学习小组运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应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大的小组进行调整:小组之间成员的调整,应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实力要相当,组内角色层次互换,让成员体验不同的角色,为每个小组创建新机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理念。
1.4特显组长的牵头作用。为提高小组交流的有效性,就要精心挑選和培养小组长。首先要选择聪明机敏,勇于发言,团队意识强,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组长;其次对当选的小组长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以提升组长的组织、分工、协调、归纳、总结等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 强化合作流程,确保合作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进行分工合作的学习过程。因此,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合作程序,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继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自我表现欲望强,踊跃发言,抢占小组学习时间,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不敢或不想发言,从而导致"一言堂",这样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冷场"或"僵局",淡化学生学习氛围。合作学习的过程一般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角色交流-解决问题(成员谈谈各自的看法)。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因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既感到抽象又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教具,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和区别之处,要求各个小组按合作过程进行,教师在听汇报过程中就能听到每位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很快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小组合作的资源,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达到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
3 教师要及时引导,提高合作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时,因为立体几何很抽象,必须具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动口发言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这样就较容易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大大地提升学生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教师提供一个动态的长方形教具。让学生动手观察,自主探究,随时发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懂得长方形可以推动变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动好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学生很快想出是同一个图形,当学生对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疑惑,这时老师应及时点拨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存在着什么关系呢?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因为底*高就是长*高吗?通过这样这样动手操作,动口发言,动脑思考,老师及时点拨,就能把抽象的知识很快地掌握。
4 健全小组评价机制,激发小组合作的动力。
有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健全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动力,实现小组合作最优化,使之成为学习的有效载体。
4.1规范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标准有助于让学生明白个人参与程度与小组的关系。如组员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各负其责。每个成员是否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的质疑、辩论、补充、完善,最后形成组内共识。
4.2评价内容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可以有作业评价、课堂评价、分工评价、创新评价、成绩评价等。作业评价包括预习情况、课内完成情况、课外完成情况。课堂评价包括课堂讨论、质疑、汇报、总结。分工评价包括小组成员之间每个角色是否都各尽其职。创新评价包括小组总结结果中方法是否创新,策略是否创新,途径是否创新。成绩评价包括平时测试评价、期中测试评价、期末测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