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8-10-20沈力
沈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职业教育就是顺应社会潮流而产生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但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教育制度的影响,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让学生打开心结,努力学习。
1 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大学扩招后的新型教育方式,目的是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变上世纪普通工人素质偏低的现象,这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由来已久,这主要是源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古代,普通百姓要想改变自己的平民身份,跻身贵族,唯一的道路是通过科举考试。只要考中,不仅自己的身份越来越显赫,还会通过联姻使自己的后代显赫。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读书、受教育脱离了教育创始人孔子的宗旨,将“修身”变成了通向仕途的捷径。
在建国后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城乡户籍制度严格限制了农村户籍者的个性化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人要想脱离农民身份,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高考。这样一来,“读书改变命运”又在中国大地上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形成了固有观念,读书成绩好的学生被當成“有出息的”,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哪怕其他能力强,因为没考上大学也会被当成“没出息的”看待。衡量人才的标准变成了以分数论高低,忽视其他能力。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实施,大学已经成为大众教育,但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在衡量人才方面,还是以分数论高低。对于那些因为分数低而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严重的偏见,认为智力不高的人才会就读职业学校,是“劳力者治於人”的表现。这样的偏见严重挫伤了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入读职业学校,是抱着学一技之长的心态而来。
1.2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上世纪的产物,中小学在教学中,严重违背教育目标,重视需要考试的科目。从小学开始,对于道德培养、美学教育、动手能力等与人格培养相关的科目忽视,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必考科目教学中。对于那些有其他方面特长,而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重视。将考试成绩突出的作为重点来抓,来管理,结果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因为不受重视,变得破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连品德也变坏了,不求上进,不爱学习。这类学生最终都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从小基础差,也没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进入到职业学校后,这些毛病普遍存在。
有些学生虽然想学习,但由于基础差,学习新知识困难重重;另有一些学生,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道德教育,不知道自己将来所要担负的责任。有些家庭环境好的学生,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明白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1.3 社会现象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在就业方面,越是富裕的家庭,孩子无论读什么学校,就业都不成问题,而出生农村和社会底层家庭的学生,往往经过努力,在就业方面还是不尽人意。这样的社会现象,也让来自农村和社会底层的学生对学习不抱多大希望,继而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
以上这些社会问题,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很多人没有学习动力,对自己深感自卑,对未来没有信心。
2 职业教育中的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大中院校主要的课程之一,在职业教育中,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学生受传统观念、应试教育和社会现象的影响,还和职业教育学生的年龄、个性发展有关。
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分为职高和普高两方面的生源,职高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综合知识方面不如普高;来自普高的学生,都是在高考中发挥失利,才来到职业学校的。这两种生源,在刚入校时,心理都有严重的心结。职高毕业的学生面对综合性知识有恐惧感,而普高毕业生常有怀才不遇的落寞感,这些都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来纠正。
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显得自卑胆小,不怎么合群;也有一些学生从小被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突然来到新的环境,不仅难于融入,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也会使他们深感不安。
进入到第二学年,很多学生会面临就业的压力,形成的心理压力更大,因为他们尚未毕业,只是喜欢关注社会上就业情况,看到不利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新闻,也会引发心理恐慌。
到第三学年,需要实习,更需要正式面对就业,这时他们的心理更需要疏导。
由此可见,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疏导。
3 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3.1 入校时的心理教育
学生入校时,一方面对新环境难于适应,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专业感到担忧,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存在传统偏见。
对于新生入学的心理教育,首先要从生活上教育他们,指导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再教育他们在生活中,要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要有责任感。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人与人的交流中,学会和同寝室、同班同学的相处方式。要做到礼貌待人,学会换位思考。这样的人际关系以后在社会上也需要掌握。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教育,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将来的社会发展趋势,让学生从传统观念中抽离出来,不要有“没出息”的心理阴影。
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或者父母离异,父母有一方去世的学生,要单独找他们谈话,从生活方面关心他们。
这一个时期的心理教育,需要教师、辅导员对学生的过去、家庭等方面有详细了解,才能做到因人施教。
在专业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更换不同的专业,因为很多学生在报考时,对于自己的能力、爱好没有充分认识,对所学专业也没有充分认识。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不适合正在学习的专业,而适合其他专业,学校应该有换专业的自由,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
对于新生的心理教育,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这些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比赛活动来进行。
3.2 学习中期的心理教育
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适应环境,但对于未来还是存在担心,这时候的心理教育要和社会相联系,通过对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介绍,来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这些可以利用专业培训时进行,因为作为技术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少不了与人合作,缺乏这种精神,在就业中会存在极大障碍。
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社会上实际锻炼一段时间,会消除对就业的恐惧感,同时因为自己能挣钱,才会明白自立自强的重要性。通过社会锻炼,才可以促进他们的上进心,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3.3 毕业前的心理教育
学生在毕业之前,想到马上要面对社会,这时期的心理具有焦虑感。这时候的心理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就业指导,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上。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不能将读书多少与收入划等号,人生的价值也不是局限在毕业后的收入上,只有不断努力,通过正当手法获得成功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
因为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在心理教育方面,要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作为重点进行教育。
3.4 心理学教育要注意的事项
心理学教育和道德教育一样,不是通过固定科目就能达到目标的,而是通过人文思想教育,博采众长达到的。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通过语文、政治、心理学等多方面进行,还需要辅导员、任课教师从生活角度、学习方面,处处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是一致的,有良好的道德教育,学生有了明确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心理也自然健康了。相反,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奋斗目标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心理就会有颓废感,就会无限放大阴暗面,因而心理压抑。
因此,职业学校的心理教学应该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而良好的道德教育常常和阅读有直接关系,重视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倡阅读,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作者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