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作文审题能力的有效途经分析
2018-10-20田时芳
田时芳
摘 要: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考生只有全面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和范围,准确理解材料所暗示的命题意图,作文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会偏题、离题乃至跑题。那么小学生在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本文对提高小学生作文审题能力的相关途经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提高审题能力;途经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审题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题目要求把握不清
在习作教与学的过程中,忽略题目中所蕴含的关键词,进而导致对题目把握不清,在写作中出现偏题的现象。
在第一次备课中,我聚焦的是“成长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一词,我认为只要是生活中的事情皆可以变成本次习作的题材,却忽略了必须要是能促进成长的事。所以学生写出的文章中各种事情都有,例如,有个学生写第一次住校摸黑抢水刷牙,文章写得很生动、场景描写很精彩,整篇文章都没有看到成长的痕迹。我想本次习作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二)难以通过审题明确写作范围
当前,一些学生难以通过有效的审题明确作文写作范围,对题目缺乏有效的思考与分析,没有充分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在本次磨课中观察学生的习作,有部分学生没有写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写了别人的故事。这就是审题不清导致的后果。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审题能力的有效途经
(一)借助整体审视法来审题
顾名思义,整体审视法就是从整体上去审视作文题目。对作文题目,从题意、题型、选材范围、文体要求、表达方式、写作要求。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會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二)借助数学配方法来审题
这里的“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数学中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假如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假如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惩征的事物来写。简单的说,按照“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例如,《红烛》这个题目,“红烛”是喻体,主体可以是师德,可以是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也可以是一颗红心等等,还可以配上其它的本体来写。《春风》一题的题旨,不是真的去写生活中的灯,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精神。我们可以课文《春蚕》为例,该文主要内容也是写春蚕的生长过程,但作者以“春蚕”为题,并不仅仅是因为课文写的是春蚕的生长过程,而是用春蚕生长变化的过程为媒介,表现母亲养蚕的辛苦。母亲为给作者姐弟俩交学费……通过这样的配方后,作文写起来就会是有深意,有深度,不是肤浅的那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三)借助添加因素法来审题
作文中的有些题目,是故意藏头去尾,使其带有迷惑性,这无疑中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以此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当我们遇到这类题目,对付的方法应该是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并化难为易,这样就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譬如《理想》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来审题,只要在标题前面加上主语“我”、“爸爸”、“老师”、“班主任”等新的因素,使得题目变成为《我的理想》、《爸爸的理想》、《老师的理想》、《班主任的理想》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浅显易懂了。又如《心愿》,同样可以变为《我的心愿》、《爸爸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变换,作文的着眼点就会变小,写起来也就会很有针对性,不会感觉很空、很虚。
(四)借助化简因素法来审题
相反,对于文题包含很多因素的作文,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教会学生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个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只要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就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题的目的。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比如《幸福与泪水》、《就业与创业》、《我与书本》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这个道理,审题时就不会对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点(新因素),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比如写《我与书本》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我”和“书本”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我喜欢看书,书也能给我带来知识快乐等等,随便写哪一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五)明确写作内容,弄清作文体裁
在小学阶段,记叙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文体,同时也是小学毕业考试经常考核的作文类型,记叙文主要分为状物、写人、写景和写事。《成长中的故事》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在学生的例文中,我发现有以人物命名的,如写通过爷爷挖地种花生明白爷爷的辛苦,就以《爷爷的背影》为题,看题目是写人的文章,偏离本次习作。一名学生写妈妈深夜陪自己看病,让自己懂得爱,标题是《妈妈的眼睛》。我想这些学生他们大都是对题目没有审清楚。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结构以及关键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科学分析与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审题思路,明确不同题目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题目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如波.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6(12):80-80.
[2]刘淑丽.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实践[J].文教资料,2016(2):48-49.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