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单招生源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类 培养模式构建与有关问题探讨

2018-10-20孔令赟

数码设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孔令赟

摘要: 在高职生源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要求,笔者在本文中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分类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在具体实施分类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设置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课程体系,全校由上至下紧密配合,克服分类培养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推进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关键词: 单招生源;分类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TP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18)09-0207-01

Abstract:  in today's diversifi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to lanzhou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omputer applied technology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implement classified cultivation model must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set up to adapt 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the school from top to bottom closely, overcome the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on, advancing the classification,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on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single enrollment source; Classified culture; Major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单招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的生源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学生就业方向以及进入单位后从事的部门和岗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就业层次普遍较低,这些现象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开展了分类培养、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本文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及研究,对于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有了一下看法及建议。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类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学生学情的复杂化,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招生方式就有多种:(1)单独招生的高中生;(2)通过普通高考的高中生;(3)单独招生的中职毕业生和职业高中生;(4)單独招生的民族生等。由此可见,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其次学生的个人素质及专业背景多样化,第三不同的专业基础、学习动机、就业倾向以及民族文化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具备多样性。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在生源结构复杂化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果继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统一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培养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多样性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分类培养、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首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开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观察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止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还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平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止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其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更多地参与国赛及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拓展能力的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具体的做法包括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与企业进行课程置换、完成企业“订单式”培养等。

3 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该行业岗位群,设定不同层次的人次培养目标定位:(1)基础就业岗位:在企事业部门或IT行业从事程序员、软件开发技术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设备维护员等技术或管理工作。(2)拓展就业岗位:在企事业部门或IT行业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计算机设备维护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等技术或管理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是分类培养模式的关键。根据分类培养的特点,构建“职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岗位能力类课程+职业拓展类课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类课程是由学校开设的基础素质课程组成,能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类课程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模块课程组成,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类课程为职业岗位的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课程,包括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岗位核心课程;职业拓展类课程则由专业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等组成,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Java.EE框架技术等职业拓展课程。

课程体系学分比例是这样分配的:职业素质类课程模块约占27%,专业知识类课程模块约占16%,岗位能力类课程模块约占50%,职业拓展类课程模块约占7%,见表1。

4 进一步细化分类培养目标

从上述培养模式的实施看来,基本上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素质和不同职业诉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执行不同的学习方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发现,经过第一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原本的学生层次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后,筛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以及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给他们增加学习难度,加大学习力度,使这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到一个对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部门。

5 分类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首先,如果由学校来进行学生层次的划分,那么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高考成绩或者生源类别,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合理性。其次,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由于学生对专业或者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系统的认识,同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很难选出正确的职业方向。因此,学校有必要安排职业导师,专门负责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清晰得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及所要从事的职业具体是什么,从而可以更合理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当然,职业导师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特点,让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专业学习及职业培养。

在分类培養的过程中,学校的各个部门也要协调管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及变革,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对教学能力的一个挑战,任课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案,这就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综上,可以看出分类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还是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的。但是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分类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学校要加大改革力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以合格高职人才的身份进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吴益峰,郭红艳,张林龙.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差别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下):220-230.

[2]马金岭.地方高师院校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43卷第5期.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