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情景创设的方法探究

2018-10-20李文清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情境

李文清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究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从趣味化的语言、适龄化的多重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入手,尝试提出了多种有效方法来创设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情境。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情境

《道德与法治》小学部分共12册,其内容的选择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情景创设的问题,小学生普遍会觉得课程枯燥乏,所以在该门课程教育情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立足小学生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种适合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运用趣味化的语言手段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的心扉。”运用趣味化的语言手段创设情境,教育者利用语言的内容、感情以及互动来打造趣味性的情境效果,从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一)语言表述要带有感情

“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课业繁重及外界环境影响等问题,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若教师的语言再绵软无力,便很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语言表述必须带有一定的感染色彩,饱含感情的语言能够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热情,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在把握本门学科核心思想的同时,更应该把握住语言的情感成分。

(二)语言设问要注重互动

在小学课堂过程中,如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育,易造成小学生的抗拒心理,所以教育者在课堂中应善于设置问题来吸引小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育者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好提问时机,紧密结合好小学生的知识能力,从而使提出的问题成为沟通的桥梁,这样才会是一个有效的提问。在语言设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互动的作用,并且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小学生的知识面,结合好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知识构成,从而避免高难度的问题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

二、巧用适龄化的多重手段创设情境

巧用适龄化的多重手段创设情境,是指教育者运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媒体手段来创设符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情境,多方面运用色彩、音乐、视频等手段来创设教育情境。

(一)利用色彩布置环境,注意环境的影响力

“色彩的联想可以是具象的、直接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间接的。说到底,色彩的心理特点就是色彩对人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情境创设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而恰当的选用不同的色彩来配合教学,运用色彩的烘托来加深小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此种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育者掌握一定的色彩心理学的知识。不同的色彩也要对应好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选取红色色彩,在进行清明缅怀先烈的时候可采用黑白色色彩等。

(二)运用音乐催动情感,注重音乐的感染力

“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同情绪色彩的音乐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不同的音乐会给小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教育者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恰当的利用音乐来传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渲染教育氛围,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就可以选用国歌、少先队歌等来强化思想。在运用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特点,注意选取适龄化的歌曲,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选取影视升华主题,注重影视的代入力

“电影将动听的声音、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完美地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引发人们真切的情感体验”[5],在当下信息发达的时代,看电影、动画等基本上伴随着小学生的生活。而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就可以采用必要的影视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当然,小学生对于必要高深的影视作品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育者在选取影视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小学生的特点,尽量采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影视作品,如动画作品。例如,教育者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小学生文明礼仪》动画作品来创设教学情境。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创设情境,是指教育者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小学生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情境,最终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贯彻本门课程的主题,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认同感。

(一)校内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教育者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而在校内开展的专门的实践活动。在校内实践活动中,教育者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育者在校内实践中应当担当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校内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获得的是一种直接经验,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周围的道德与法治活动。校内实践活动的选择中,也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多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校内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二)校外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是教育者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而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更容易使小学生接触社会。小学生的校外活动,因为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安全性角度,其校外活动相对开展较少,但近年来比较多的校外实践有小学生参观、调查和志愿者服务等。教育者在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时,因为小学生已经离开校园,所以应当优先考虑小学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正真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2】 高艳秋.小学生课堂走神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学(小学教师),2015(1):29.

【3】马珂.简谈色彩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J].甘肃:甘肃科技纵横,2006(2):130.

【4】李兴虎. 音乐对人身心健康影响作用的探究[J].河北:河北大学,2017.

【5】王霞娟,陈海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探究[J].哈尔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82-8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感悟三角形的高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