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课程设计探讨

2018-10-20周训梅罗迪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研修专业化课程设计

周训梅 罗迪

为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简称《培训计划》)等文件,深入推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全国范围看,通过三个层次的探索——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訓(龙头)、21个研修基地(重点)、校本研修(高校日常培训),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逐步得到了深化。

为了适应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和学生成材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模式——“校本研修”应运而生,进而使得承载“校本研修”的平台与载体——课程设计显得迫在眉睫。本文借助中小学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的成功经验,试图对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课程设计这一新理念进行初步探索,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深入发展。

1 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发达国家。校本研修是一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模式,它以教师为培训对象,以学校为依托,最终解决学校自身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全员性、开放性、个体性和实效性等特点。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校本研修作为旨在促进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所谓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就是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辅导员专业化理念,把辅导员所在学校作为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中心,强调培训活动中辅导员的主动参与和反思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校本研修,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独特模式开辟了道路。它以其明确的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和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独特优势,完善了当前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从全国高校来看,在辅导员分层培训体系中,校本研修的研究与实践才刚刚起步,有待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其核心要点是,以各高校为单位的校本研修课程设计,要体现普遍性与地域性、共性与个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指导性与操作性的相互结合,把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纳入到的科学研究中来,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深入发展。

2 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的理念

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学校的实际为出发点,以辅导员的发展为根本点,以学生发展为结合点,促进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自身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2.1 满足学生成长、成材需要

高校辅导员的校本研修,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是:思想变化块、个性比较强、心理问题较突出、依赖性和独立性相互交织,大学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虚拟生活等层面方面,都需要专业化的辅导。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成长、成材的需要,决定着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特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及其培训课程,则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次为辅导员专业化细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2.2 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的校本研修,必需以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辅导员不断增长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专业自主意识。辅导员校本研修是辅导员终身学习、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育部《建设规定》与《培训计划》的重要一环。对辅导员的培训,从国家基地、省级基地到“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的深化过程。

2.3 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色发展

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借鉴实践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走出符合自身(各地方、各高校)特色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独特模式,这是落实国家政策、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过程与步骤。在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中,各地各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都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独特模式。

3 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的方案

3.1 课程目标

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的价值取向以及通过培训达到的标准。无论是培训课程的设计还是培训方式的选择,都是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辅导员校本研修课程是旨在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因此,课程设计要以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中心,促进辅导员个体不断提升自我的发展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理想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形成,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成熟和发展,专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体说来,要实现三大目标:

(1)认知目标:促使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要求,掌握大学生设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思考怎样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他们自身及辅导的对象,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2)能力目标:培养辅导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不同专业的理论或实际操作特长,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艺术性、自觉性和科研性。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高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的最高目标,其核心是培养高校辅导员激发热爱本职工作、奉献于本职工作的道德价值情感,这种奉献情感最终是落实到大学生这个客体上。

3.2 课程形态

辅导员校本研修目的,是为了弥补职前培训和学历进修方式的不足,课程设计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包括学校辅导员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设计与选定。根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辅导员校本研修的内容可概括为:政治理论为主导、文化基础为背景、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学科知识为补充。整体课程可分4大类: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和个性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是辅导员校本研修体系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关键,特色课程是重点,个性课程是补充。

课程设计具体方案如图所示: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内部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但基本上都还没有纳入到“校本研修”的范畴下进行运作,对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初步探索中。以上具体方案的课程设计,还只是高校辅导员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的“理想样本”模式,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探讨与设置,基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工作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1广东工业大学2广州大学)

猜你喜欢

研修专业化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