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018-10-20梁细威叶丽邓永权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高校

梁细威 叶丽 邓永权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工作和政治任务,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地和发源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新时代条件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现实的必然性,面对威胁和挑战,必须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开展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对于加强和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性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加速扩张和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企图在思想文化等领域对我国国民进行西化。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必然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反动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区域。高校群体主要包含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部分高校中,出国留学回校任教的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部分教师由于在出国留学阶段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民主”、“人权”等思想所迷惑,回国任教后大肆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迷惑在校师生。同时,国内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传播、渲染反动思想,严重影响我党执政根基和社会稳定。高校师生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要求高校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在新时代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当今世界纷繁复杂,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多样化多变性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师生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引导教育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弘扬主流思想意识,正确引导校内外舆论热点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治理的必然要求

高校意識形态工作建设成效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治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治理水平,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首先,要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备课制度、课程管理制度、听课和评课制度、考察和考试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行政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正常、高效运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就业服务管理制度等。其次,要注重先进思想理念的培育和践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关键领域,提高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治理水平的关键是要注重先进思想理念的培育和践行,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先进思想理念的培育和践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治理的必然要求,有助提高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治理水平。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一)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和多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始盲目主张和推崇引进西方文化,不加甄别的利用西方文化产品,盲目认同西方的价值观。混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关系,抹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区别,否定和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和一元化地位,甚至主张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代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转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环境中逐渐催生了多方利益主体,从而加速形成了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公平意识等,但也诱发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意识在我国高校领域也有所呈现,如部分教师只注重科研,忽视教学,淡化集体利益和社会效益;部分学生为了获取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和荣誉,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来实现。

(二)意识形态工作呈现边缘化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威胁和挑战,各高校都根据国家和省委的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制定和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措施。但部分高校及其部门在落实上并不到位,存在弱化和淡化意识形态工作等问题,将意识形态工作边缘化。此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部分高校的领导没有深刻领会和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应有的高度和位置。因此,在意识形态工作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和做法,职责分工不明确,制度建设不完善,出现问题相互指责,互相推诿,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其次,不敢直面意识形态工作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涉及到命运之争,道路之争和文化之争。特别是对于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坚定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要严肃处理。最后,意识形态工作处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新时代条件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着内容陈旧,方法简单等问题,导致意识形态工作效率低下,效果并不显著。

(三)意识形态内容和载体呈现简约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武装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逐渐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的差异性,出现重点内容简单化,简单内容自学化,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入脑入心程度较低。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意识形态的教学内容被人为的分离和简化,不利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内容的育人功能和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意识形态载体运用是否恰当,同样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成效。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发挥着传统媒介和载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及特点,这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提供新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但随着知识的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致使意识形态的内容被零散化和简单化,无法真正做到将意识形态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呈现在新媒体上。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包容多样性相结合

“一元主导是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要旗帜鲜明,认识坚定,坚决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才能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才能避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包容多样性是指意识形态的内容在选择上要具有多样性,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育形式。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包容多样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导思想一元化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的统一性要求,而意识形态内容的多样性则是满足高校发展和师生全面发展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不是教条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理论代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问题,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肆意的裁剪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而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二)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与连带责任

在高校,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总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是指谁负责谁承担,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问题将直接问责本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意识。连带责任是部门或单位当中某个组织或个人在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方面出现问题时,部门或单位的最直接负责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新时代条件下,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学术交流缺乏责任意识,不敢主动发生、不敢主动表态、不敢主动管理和引导,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逐渐失去话语权,失去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过程中,需要意识形态工作主体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及连带责任,学会主动出击、主动发声、主动干预和引导、主动批评和教育,强化自身的主体责任和连带责任意识。

(三)丰富意识形态内容和创新教育载体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等意识形态内容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托,是展现教育内容的重要形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载体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载体和课外实践教学载体,课堂教学载体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呈现和传授意识形态内容;课外实践教学载体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包括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内容的普及和传授,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创新意识形态教育载体,主要是通过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集中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易班、智慧树、慕课等载体,创作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生动活泼地展示意识形态内容,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意识形态的管理和制度建设

意识形态管理主要是指通过高校各单位各部门,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原则,在任何场合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杜绝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行,强化对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审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对于在校大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政治审查,防止出现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大学生进入党组织。同时,“高校要完善宣传工具的管理制度,制定校园互联网络的管理规范,建立各类报告的审批程序,提出教育教学的明确要求,规定社团活动的准则与纪律。对违背、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行为与活动,要尽快制止、引导,对扩大错误思想,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与个人,要追究责任,及时处理,绝不能纵容、迁就、袒护。”加强意识形态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底线思维,引领师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239頁。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16-12-09。

【3】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思想理论教育》[J].2015年第4期,第14页。

作者简介:梁细威(1986—),男,广东乐昌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叶丽(1987—),女,云南保山人,保山曙光学校政治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邓永权(1987—),男,广东广州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