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域下安全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管窥

2018-10-20李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安全新时代创新能力

摘 要:从新时代新经济视域出发,为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人才支撑需求,我国率先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新工科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持续地融入到工科大学教育全过程,这是新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亟需。工科大学生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人才资本和持续性智力资源,其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与融合深度相对低下、时代把脉不强、工程实训受限等,严重制约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安全工程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亟需通过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另辟蹊径的革新,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梳理制约安全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素,这对促进西部安全工程新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 创新能力 新时代

一、西部安全工程学科大学生创新现状

1. 新时代节奏相对迟缓

新工科之新在于对我国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新要求。人才是发展壮大新经济的首要资源。新产业的发展,要靠工程教育来提供人才支撑,来应对未来新转型升级产生促进作用。反过来讲,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滞后,对于我们的产业升级进程,不仅不能支撑服务,而且还会拖后腿。在新经济背景下,新工科的提出为发展我国工程学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意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例如国家倡导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安全或智慧消防等,均属于新时代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与洞悉。现在很多工科大学生把握时代节奏与了解国家需求的能力不足。

2. 知识深度融合尚缺

新时代亟需具有综合多学科基础理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工科人才。当前工科大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相对陈旧,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领域面相对狭窄。学科前沿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生只有了解解决当前新时代学科发展的前沿性重大课题,才能推动学科的迅速发展,产生新理论、新规律、新方法和新技术,才能肩负起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步重任。因此必须依靠多学科多方法深度融合才能实现。

3. 学术交流途径偏少

工科大学生需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需开展科学研究,通过主动参阅文献梳理、快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与成果获取方法。因此,通过积极主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把握学科前沿与领域亟需非常必要。另外,工科学生少有机会参加高级别学术研讨会,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二、制约安全新工科发展影响因素剖析

1. 创新文化环境不够透明

创新文化环境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同时,在学术性奖励评审和指标分配上,通常容易忽略导师-学生评议和创新成果定量结合的显示度不够,导致学生获得感不强。另外,学院、团队、学生社团的信息沟通不畅等。这都会致诱学生对创新源动力文化追求降低。另外,同学之间竞争激励、创新特质、容错纠错勇气与承载力、创新愿景-成果-时间之间协调等,严重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2.师资队伍不匹配

在培养方式上,应该遵循人才的培养规律和个性特点。但是,现实问题是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但教师队伍与规模却与学生规模增加比例不匹配。师少与生多的矛盾制约着教育质量提高。例如,安全工程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硬科技,课程设置上大多强调了传统特色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等变革性知识较少,创新能力培养无法较好实现。

3.实践实验条件途径制约

安全学科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室内实验、科学计算、工程实践与实训。安全工程学科学生实践因受经费及实践场所等问题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和内容单一,缺乏新理论新技术变革性导引,导致创新热情不高。

三、新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举措

1. 培养制度创新

借鉴国外新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实质性地强调教师的核心地位,教师团队每周定期召开师生交流会,会上每人都进行发言,讲述自己本周以来的学习成果,最后由教授点评,并且经常邀请其他团队或者有名望的学者一起参与研讨交流,便于学生及时获得最快、最新的相关学科动态,开阔了视野,潜移默化。

2. 精准培养方案制定

对于安全工程学科的大学生,根据个人成长规律、教育层次或生源、创新创业愿景等,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科研实践、指导方式、论文主攻方向等方面确定差异性、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分别制定精细的培养方案。一方面,一年级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共性通识理论,例如开设安全工程导论等先导性课程,加强学习安全工程与智慧安全基础、物联网、智能技术等融合理论等。另一方面,在教师指导下加強学习本导师团队的特色专业领域知识,丰富专业知识结构,为以后创新与科研实践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加强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前沿与科研方法创新的讲座,实行参与讲座的学分制,从制度上加强了学生参与科研讲座与讨论发言次数等。

3. 培养体系创新与完善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上实现多样化创新,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系列前沿讲座课程,请校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讲座,介绍最前沿的科技动态与科研成果。全面加强实践环节,加大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提高实践环节要求,规范实践内容和管理。加强高校、学者与研究生之间的定期互访。搭建切实有效的创新平台,资助创新试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

四、结语

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代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核心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安全工程学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势必要加强创新文化环境、制度建设、知识体系和师资队伍等。建议完善培养制度、创新培养方案、完善培养体系等,是提高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过程链,这对新时代提高新工科学生培养质量具有现实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作者简介:李超(1977-),女,硕士,主要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安全新时代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