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2018-10-20林海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林海云

摘要:班级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其不但是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意义 策略

一、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纪律管理

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是教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班级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进行纪律管理。班级的纪律管理包括了学习纪律、作息纪律、课堂纪律、活动纪律、值日纪律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小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事项。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纪律管理时,应该以通过纪律管理促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为出发点,最终引导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环境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环境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室环境,在小学阶段,通过环境布置,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育手段。一间教室内部的桌椅摆放、板报设计、标语张贴等,无不显示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二是人文环境,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脾气秉性、爱好特长、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形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

3、班风、学风管理

班风、学风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层次。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奋发向上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对于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养成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良好的学风,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1、正确认识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构成,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第一负责人,其既是班级所有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因此,根据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有双重属性。首先,小学班主任应该是班级内所有成员的绝对权威,班主任对班级事务的每一项命令,对学生的每一个安排,都应该令行禁止,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才能保证班级工作的顺利运转。其次,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集中,他们的兴趣点随时发生着变化。这些实际情况,决定了小学班主任要有极大的爱心、耐心,在做好领导者、指挥者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

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虽然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就是单纯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只有让他们喜欢班主任,愿意接近班主任,他们才会真正的听从班主任的指挥安排。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需要班主任用爱心去亲近学生。班主任的爱,在小学生心中代表着尊重、信任,也意味着鼓励、鞭策。所以班主任要有博爱的心怀,去关心每一名学生,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闪光点,让学生在爱的感化中,接受管理,接受教育。二是提高自身素养。小学生对老师有天然的敬畏心理,如何让学生对班主任敬爱多一些,畏惧少一些,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三是营造班级氛围,班主任应主动俯下身子,去平等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毫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多表扬、多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使他们愿意和班主任做朋友,愿意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细化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关管理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在实际执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作为小学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细节入手,让管理制度更有实效性,更有教育性。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要重视全员参与性。根据教育经验总结,小学生对制度的服从性,取决于他们对制度的认可程度。尤其现代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网络时代,信息获取面宽广,他们的个性、独立意识都很强烈。因此只有师生全员参与到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才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受到尊重,制度与自己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因而对制度有认同感,并愿意自觉遵守和维护。

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的常新课题,尤其面对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灵活的方式去研究,去实践,以期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

参考资料:

1、高长梅.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100个故事,九州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2、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