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错题集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8-10-20周超
周超
摘要: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题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题进行换位思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错题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有效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悟出道理、方法,从而让错题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初中 数学 错题集 作用
在每天的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的错误,在教学中收集学生的错题并运用错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态度,而且更能帮助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学生错题重点阐述以下内容:巧用错题集,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学生错题是我反思的依据;学生错题利于我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和创新。
一、巧用错题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做错题开始的时候,学生有点不习惯,更觉得有点麻烦,很反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消极应付,机械模仿。所以,我尽量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把收集错题作为作业,或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错题,定期检查并评选优秀错题集等。在我严格的管理和不断的鼓励下,学生还是坚持下来了,且逐渐形成了习惯:遇到错题每题必录,不管错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都耐心地摘录下来,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错题集。在错题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加深了理解,培养了学生自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错题集是我反思教学的依据
课堂中我尽量留足空间,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师生有思考的空间,达到有效调控的目的。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把错题本中的错题当作例题在课堂上讲解,往往事半功倍。如在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含有分母的不等式,在去分母时学生总是对不含分母的项-5漏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2。例如解 时,-5忘记乘12,后来在教学中我把去分母那一步分成: 这样,学生做习题时就不漏乘了,通过这道例题的讨论,学生们也最终明白了,每道题都有特点,关键是一定要思考得到位、全面,审题时绝对不能马虎。通过一道错题,把它转化成一道例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达到了。
三、学生错题集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1.利用作业中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学生带有共性的错误,我自习课就把它放到黑板上,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例如:如下图,利用房屋的墙壁作篱笆围成了一个矩形鸡场,已知篱笆全长35米,门口宽1米。求这人的养鸡场的最大面积。
我班有的学生这样做:设一边长为x米,
则另一边为(35-x)米,面积s=x×(35-x),还有的同学设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为(35-x)/2米,实际上都是未结合图形具体分析设元,是简单的二次函数题,成了易错题。我把学生做的展示,让学生观察问题所在,大家议论纷纷,有说他把墙也算成了篱笆;有又说,没有结合图形上下左右边设元… …最后把矩形的各个部分标出来以后,学生就明白了。设好准确的元后,再利用公式计算出面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可以利用错误,适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错题集指导方法,训练思维。
有了错题集后,我定期从“错题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充分暴露解题思路,讨论错误,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总结规律。比如学生将 =16,错将底数看成-4,而实际是4,如果底数是-4,应该写成 ,这时我引导学生归纳乘方运算符号的判定法:“奇负偶正”,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地找到底數。当负数和分数做底数时,底数必须加括号。 最后总结规律:符号化简找底数,奇负偶正再跟上!通过这样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再碰到这样的题型时,都能进行解答。
“错题集”虽是搜集学生的“失败之处”,但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这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不好的方法以后,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错题集给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有错必究,有错必改的好机会。推及开来,不仅要反思错题,对教学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都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创新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