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与理论研究
2018-10-20李陈晶
李陈晶
摘 要:十九大报告要求,我国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的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外语作为当前大学阶段的基础公共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与理论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推动大学外语教学的中国化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大学外语;中国特色;创新;理论
前 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大高校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外语热”。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外语教学几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创新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出现的外语教学方式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
一、探索中国特殊外语教学理论的重要意义
1.1 新时代中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外语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大学外语教学经过过去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认识到,采用中国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吸收和掌握外语有着重要的帮助。有助于实现大学外语人才的培养,更好的对接国内的其他专业,方便对学生的教学与考核。
1.2 新常态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走在转型的重要关口,新常态下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掌握专业外语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是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实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基础。
1.3 新时期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大学通过深化教育改革,走内涵式中国化的外语教学之路,可以瞄准中国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经历,通过中国式的思维模式教学提升外语的学习效率。因此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也是促进大学生外语学习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国化理论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师对教学的认识逐渐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产出导向法就是一种重视外语使用效果的教学方式。同时,产出导向法也是对外语教学中“中国特色”的重要成果之一。
2.1、基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
产出导向外语教学法最根本的理论来源是毛泽东思想中的精髓,中国化的哲学思维方式给外语教学以无尽的启示。其中《矛盾论》的“抓住最根本的而矛盾不放”和《实践论》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都强调了外语教学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进行突出教学。既要抓住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中的语言使用问题,达到“牵牛要牵牛鼻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教師的教学思路下学习;又要勇于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和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纠正外语教学中不正确的认识,破除教学中的各种“想当然。”
2.2、融合课程理论与二语习得双重理论视角
西方语言教学由于“拉丁语体系”的语种原因,往往不会对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但是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需要对西方语言的语法体系进行构建。因此产出导向法坚持课程理论与二语习得理论的融合。其中课程理论主要关注外语教学的大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二语习得理论视角包括语言思维模式的建立,学习机制的探索,内如的输入与输出,学生的记忆力障碍等。通过两者的融合驱动、促成外语的学习并且得到正确的学生学习评价。
2.3、与外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产出导向法一改我国传统教学中重视理论理解、单词记忆,轻视技能产出的教学模式,以外语的使用方向为目标,倒推教学方式,重视实践与应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组建小组合作交流、表演英语小品、观看英文电影训练理解等,积极启发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入,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已经有教师利用翻转课堂进行语言教学,其中,教师借助家长监督等形式,提高学生线下学习的质量,在课堂上直接布置外语交流的任务或者交流应用考试,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三、结束语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因此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发展首位。发展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是我国大学在新时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尝试,为探索外语教学理论迈出了新的一步。相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必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2] 郝岩,中国特色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建设分析[J].《校园英语》 , 2017 (42) :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