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8-10-20姚世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姚世忠

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主要是把教师当作学生在课堂中的指导者,使得学生能够按照生活中反映的事物本质进行科学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维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思维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产物,其符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可以转变原来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的生活化逐渐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学生活化思维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理解,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最后,能够保证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实现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推动学生得到科学的发展。

二、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分析

(一)建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教学的过程本质是引导的过程,不只是方法和过程以及思维的引导,还是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引导。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首先需要教师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掌握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把握,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配合学生的道德和思想进行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需要建立生活化的学习意识与理念。另外,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师要挖掘本土文化中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使得教学资源更具生活化特点,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内容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教师能够和本地区的文化特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由于这些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本土文化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崇拜,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更具有情感因素。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教学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目的更容易达到,学生也更加喜闻乐见。例如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是北京的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体验传统艺术京剧脸谱的具有的魅力。如果是河北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评剧和唐山皮影戏等等这些传统艺术。

(三)让教学的过程更具生活化特点

想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生活化,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和教材有关的素材的收集,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按照自己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生活中重视时事热点,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生活化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因为知识是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不能脱离生活情景的。通过与生活的结合,才能让知识被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还要在课后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布置相关的开放性比较强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建立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更具生活化特点,评价必须具有全面性特点。要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周评和月评以及学期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评价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并进行相关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评价能够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具有的潜能,并进行有效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应用观察法和调查法以及问卷法来进行進行有效的评价。另外,评价还要包含学生和教师以及课程的教材,还包括学校的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还有家长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评价更具真实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结:

生活化思维能够给学生营造科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和实际的思考,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丰富学生对教学课程的体验。教师要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发挥生活化素材具有的积极作用,这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