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实现经贸“精准合作”探讨

2018-10-20刘夏武靖凯

对外经贸实务 2018年9期

刘夏 武靖凯

摘 要:得益于连接亚欧大陆的枢纽地位,中东欧区域内的16个国家均成为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成员,也成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和大力扶持的区域。因此,如何和中东欧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并达成合作关系就成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关键。笔者从贸易、投资、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现状,分别指明了中东欧16国产业的发展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和中东欧国家开展精准合作,并对如何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东欧国家;精准合作

中国和中东欧“精准合作”是指国家互相对双方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有着较为客观和深入的了解,并在尊重对方现状的基础上追求协同效应最大的合作方式。在和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合作中,我国不追求全面铺开的合作方式,而应将我国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稳步地推进双方的“精准合作”,将“16+1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嵌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枢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构建我国全面开放的发展新格局。

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现状

(一)贸易领域

来自海关方面的数据表明,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总额在2017年高达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3%。而中国向中东欧国家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3.8%,达到437.4亿美元;中东欧16国向中国出口的总额达149.3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6.1%。中东欧16国向中国进口的商品以机械设备为主,还包括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等,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以矿产资源为主,如矿物燃料、木材及木制品等。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区域开展贸易的过程中,跨境电商平台和展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的展会形式多种多样,如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东欧国家常年展、中国—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商品展等,利用这些洽谈会和博览会提供的展示和交流机会,中东欧的国家进一步增加了出口到中国的货物比例。中国也利用展会积极地增加商品出口,如在中东欧国家举办商品展览会。除国家层面外,国内各大省市也将展会地点直接移到中东欧国家,如浙江为促进省内建材行业、家居行业、机械行业等在中东欧国家的出口额度,特地将浙江商品在塞尔维亚、波兰、捷克等地进行展出。中东欧国家的特色产品也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喜爱,来自匈牙利的保健品、化妆品和巧克力,产自捷克的啤酒和水晶,以及波兰独特的牛奶、奶粉和苹果汁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均有不错的销量。中欧班列在2017年开通了3600列,这一数据超过前六年的总和。此外,有57条运行路线可以通达中东欧的12个国家以及34座城市,这些班列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双方的货物运输能力。

(二)投资领域

中国对中东欧的绝大多数国家均有投资,而投资额在最近几年则有显著的增长,投资额度增幅最大的国家有维谢格拉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巴尔干等国家。截至到2017年1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总额高达90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机械化工、家电以及新能源等。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额相对较少,将近12亿美元,主要领域涵盖了机械制造、汽车零件、环保、金融等。由于统计数据中缺乏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内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数据,因此就一定程度而言,中国的投资影响力在中东欧是有所低估的。国内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中东欧的投资积极性差别不大,都有许多落地的投资项目。其中,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在波黑投资了10亿美元,为保证图兹7号机组燃煤电站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采用的技术和环保标准是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标准。中国还投资了“16+1合作”项目,该项目投资额达100亿美元,用于建设水利、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一些带有援助性质的投资,更是提升了双方合作的质量,如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工程、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马其顿高速公路项目等带有援助性贷款的投资。波兰风力发电企业 PEP公司(Polish Energy Partners) 项目由中国和中东欧投资合作的基金共同注资,投资金额为8000万美元,占该公司16%的股权。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在捷克的投资共计120 亿元人民币,在金融、航空、装备制造、五星级酒店、媒体和足球队、医疗卫生等行业均有布局,涉足行业之广、投资额度之高,该公司已是对捷克投资最大的中方企业。中兴与华为已涉足每一个中东欧国家,在当地或是建立分公司,或是设立办事处。华为公司在匈牙利投资15亿美元,成立了欧洲供应和物流中心。比亚迪公司与保加利亚能源公司Bulmineral合作,共同成立了电动大巴合资公司,以此做纯电动大巴出口到欧盟境内的枢纽。

(三)产业合作领域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能源来开展产业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果。自中国和波兰建交以来,波黑斯塔纳里火电站项目是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合作项目,该项目在中方贷款的有力保障和促进下于2016年9月完工。

在罗马尼亚,多个光伏及风能电站项目均由中國企业承建或直接投资。在中东欧国家的通讯市场上,中兴和华为在通讯设备的制造和服务上都占有领先地位。在中东欧市场上,相较苹果而言,当地人更喜欢使用华为生产的智能手机。此外,我国在中东欧投资建设了多个商品集散地和工业园,如在匈牙利建设了中欧商贸物流园和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这些经贸合作区能促进中国企业寻找境外商机,以提升出口贸易额。同时这些区域还可以发挥重要载体和平台作用,通过产业集聚地的形成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大大降低全球风险成本和运作成本。在技术方面,中方企业还在中东欧的国家内建立了许多技术研发中心。京西重工在波兰克拉科夫的技术中心主要用来服务于捷克的乘用车减震器工厂。青岛软控在斯洛伐克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与与捷克的布尔诺科技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成立研发中心,以攻克轻型运动飞机的技术问题;中车集团中车研究院与保加利亚的Milara公司合作,在普罗夫迪夫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了研发中心,该中心主要研发智能检测系统装备。

(四)人文交流领域

支撑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关键要点,除此前的政治协商和贸易合作外,人文交流成为新的支柱点。为促进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频繁开展文化合作论坛和文化创意论坛等,这些论坛上的对话和交流能让双方更好的了解对方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双方在共同了解的基础上达成双边合作关系。中东欧国家不仅派出记者团访问中国,其国内的高级别官员也来到中国开展访问活动,双方还开展了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以及青年政治家论坛,这些民间和官方活动的成功开展,大力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也为双方国民了解对方提供了重要通道。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涵盖了中东欧全部的16个国家,2012到2017这五年间,我国到中东欧地区旅游的游客增长了近三倍,从28万人次到98万人次,且前景不断的被看好。中国还在中东欧国家援助建立了5个中医药中心和3所文化中心,2017年4月,中国还与8个中东欧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互相认可对方颁发的高等学位,这一举措让双向留学生数量达到近万人。

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中东欧多元化经贸合作述求的提出

现阶段,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提出的合作述求,从整体上能够被划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以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为主导,力求在同中国务实合作方面能够进一步加深。一直以来,塞尔维亚政府机构同中国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都在保持一种相对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塞尔维亚政府提出的“两扇门”政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自身同中国等国家间的关系,并且中国在其外交关系中,地位举足轻重。截止到目前,塞中双方的合作,也由政治层面逐渐转向包含了经济贸易合作在内的,更加均衡和广泛的合作发展战略。而且,在与中国合作过程中,匈牙利一直以来都想成为合作关系中的“桥头堡”;加之欧尔班政府机构与欧盟的关系处于持续恶化的状态,使得匈牙利一直试图重点发展同中国的开发、合作关系,以期能够减缓与欧盟交恶为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匈牙利之所以致力于发展一种“超前”的对华全面合作,是在考虑多重战略后提出的。为此,匈牙利政府部门还在国内设立了特别委员会,负责对接中国相关的各类专项事物,用来明确表达自己对华的外交政策。

第二,以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地区的入盟国家为主,倾向于一种“搭便车者”的发展趋势。由于受到欧盟影响,加之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所以,在地区层面上,此类国家在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关系时能力、优势更强。近些年,欧盟国家中以波兰为代表,同中国的合作力度明显提升,但双方的合作仅限于经济贸易,几乎没有涉及到外交、社会和政治合作。并且,双方在发展制度上的不认同性、发展战略上的差异性等,也让双方的合作变得十分的单一和脆弱。

第三,除塞尔维亚外其余的以巴尔干国家为主。此类国家对欧盟的依附性相对较强、市场容量较小、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各大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薄弱、资源存储量较少,大多都是以传统、特色、小规模产业为主。而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在欧盟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对于依附于欧盟的小国家而言,相继陷入到了发展的困境之中,进而将自身求助之手伸向了中国,希望从中国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但当欧盟债务危机顺利解除后,此类国家又会进一步加强对欧盟的依附性,同中国的合作关系也会进入平淡期。

(二)双方贸易存在诸多不平衡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长期以来在对中东欧等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在贸易顺差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在2017年,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产品顺差就达到了313.45亿美元,比上一年还提升了6.07%。不过同我国和其他地区的贸易看,在和中东欧这些国家的贸易交往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贸易渠道以及贸易的种类就相对较为狭窄,并没有实现各个领域中的贸易往来,目前也仅仅体现在机械行业以及运输设备行业上的贸易,同时还有大量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总体而言,我国和中东欧的贸易交往的水平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状态,并且在贸易交往中,也仅仅是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而对于这些地区其他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几乎还没有多少贸易份额。这种“嫌贫爱富”的做法也会引发中东欧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的不满甚至是反感,将会不利于我国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不过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架构实施下,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而且重新构建一种更加坚固、长期、密切的经济贸易平台,并且也能够有效增强我国和中东欧16国的关系,较强的协调和这些经济合作伙伴的联系,从而提升我国在中东欧的影响力。

(三)其它经济大国的贸易挤压

中东欧双方的贸易额、贸易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而这种经济贸易的联系客观上也受到了美国以及欧盟的关注。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和在地区的影响力,也会对我国和中东欧的外贸施加压力。比如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在中亚及西亚的经济影响,自身也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战略,通过以阿富汗为中转站,从而建立一条连接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桥梁,其作用就是用来遏制我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日益突出的经济地位。我国在最近几年不断加强对外贸易也引起很多传统欧洲强国以及欧盟的高度关注。比如东欧强国,我国的近邻俄罗斯就非常担忧我国和中东欧过于频繁的贸易经济来往会影响到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传统地位,所以俄罗斯为了自身的需要,也不断在运输渠道上施加很多压力。同时欧盟也强烈反对我国同中东欧地区的国家建立密切的“机制化”长期合作。欧盟害怕这些中东欧国家在与中国的密切贸易来往中“吃到了甜头”,就会转而放弃欧盟,从而导致欧盟的内部出现分裂以及作用力下降。

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实现经贸精准合作的探讨

(一)在全球范围内建构中国的生产网。以在全球价值链中强化我国生产网络的地位为首要目标,以技术、人才和市场这三大重点为着力点,中国的本土企业在中东欧甚至是欧洲境內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售后服务中心、跨国公司总部等。如维谢格拉德 4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等均是延伸生产网络的典范。 捷克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国内的制造业已经嵌入到欧洲的生产网络内,构成了区域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捷克最值得中国企业重视和学习的地方在于,捷克是如何成为欧洲科技网络、营销渠道与市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在该网络里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两个网络正好位于“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部分,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和配置资源,以构建全球生产网络最需要整合的部分,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当下全球化竞争形势下最为迫切的需求。为实现这一需求,中国企业可借鉴和参照“吉利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在当地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或技术机构,通过并购或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本土化改造,以让自身嵌入到欧洲的生产网络中来,该模式的成功运用帮助中国企业更快的实现全球化运营。此外,捷克本土存在一些有一定市场覆盖率的商超以及购物中心等,借助他们已经成熟的营销渠道与网络来铺设自身的渠道网络。建议中国和捷克两国的企业开展合作成果的孵化以及市场推广,在智能城市、通讯、电商、在线旅游、软件开发、新型设计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二)推广中国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十分迅猛,浙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还是智慧城市建设效果最突出的城市之一。在中东欧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可加强宣传推广,和这些国家在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等领域达成合作关系,这一举措十分有可能形成新型的合作模式,即通过公共事业领域的合作来促进相关产业的贸易往来和投资,通过将技术和标准输出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投资与贸易。中国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引进中东欧国家的特色产品,然后把中国的产品输送出去,在中东欧各国推广中国浙江的电商模式,从而形成“先有标准先行、再有贸易投资”的地方合作模式,这也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非常有前景的合作领域。可在爱沙尼亚、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代表国家进行试点和探索。

(三)利用交通和物流优势,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依托于现有的塞尔维亚贝尔麦克贸易中心、中国—中东欧班列(如大连—布拉迪斯拉发、赣满欧、义乌—布拉格、渝新班列、蓉欧快铁等)及中欧直航航线(如北京、成都、宁波、上海、西安至布拉格的直航航线等),在中东欧区域建设贸易和物流网络。代表的合作国国家包括塞尔维亚、拉脱维亚和罗马尼亚等。

“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其顺利开展需要金融方面的有力支持,“16+1合作”框架推动中国政府出台了多条融资支持政策和规定,具体包括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中国—中东欧投资基金、丝路基金等。应最大限度发挥多种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通过基础设施的兴建来推动双方在建筑、水利等相关产业开展投资和劳务合作。代表国家有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等。

(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东欧16国国情差异较大,各国内部及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例如波黑、黑山国家景色优美,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选取有特色的、质量较高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同时也吸引中东欧国家民众将中国作为旅游的目的地,通過实际感受中国的习俗和文化来更好的了解中国。 其中既包括合作国,他们助力中国和欧盟大市场建立连接关系;也有需求国,他们将产能和技术输出到中国;更有双方在国际能源上进行合作的伙伴国。

总之,在“16+1合作”框架下,各个相关主体都能参与在各专业领域实现精准合作,搭建了有助于各行业和领域进行合作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永安,尚宇红.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希望与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16(04).

[2] 胡勇.中东欧投资环境评估及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6(05).

[3] 华红娟,张海燕.“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精准合作”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8(02).

[4] 何茂春,田斌.中东欧诸国实地考察的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