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中的新进展
2018-10-20林昭敏李媛萍成竹
林昭敏 李媛萍 成竹
【评析样本】
刘丽丽.《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生深度学习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
帅巍巍.《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现代阅读思维提升策略》,《中学语文》,2017(15)。
李咏霜.《SOLO分类评价法与高中语文主观性试题评价》,《高考·教学探索》,2017(6)。
刘礼娜.《分类层进 重视思维——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现代文阅读思维提升策略研究》,《读写月报》,2017(9)。
金凤.《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思维提升策略》,《中学语文》,2017(15)。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种新的评价理论和方法,SOLO分类评价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以“SOLO理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资源检索,有论文48篇,其中关于“中等教育”的论文34篇,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的论文4篇,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4篇,可以看出SOLO理论开始与我国中小学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本文选取2017年发表的与语文学科较为密切的5篇论文为例进行分析,跟踪其教学实践应用的新进展。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内涵
1.SOLO分类评价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和科利斯(Collis)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并在其代表作《评价学习的质量-SOLO分类法》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意为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一种学生学习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模型。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核心是根据学生回答特定问题时的不同表现来判断其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利用某项具体任务的结构复杂性程度来解释和描述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处于哪一层次,关注学生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
2.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产生背景
SOLO分类评价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但是却与之有很大的不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依据的是学生的年龄阶段,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但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却无法解决以下问题:同一儿童在同一年龄阶段,面对不同问题,可能表现出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同一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面对同样问题,可能表现出相同的认知特点。这也就是说,不能直接使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分类法给学生贴标签,认定学生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比格斯发现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缺陷,于是他在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思想理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ypothetical Cognitive Structure)”,英文的缩写为HCS。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英文缩写为SOLO。
3.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级结构
SOLO分类评价理论阐述了点-线-面-体-系统的思维发展阶段,以层层递进的标准,根据学生反应表现评定学生思维层次。SOLO分类理论按照个体回答问题时在能力、思维操作的一致性与收敛和应答结构四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结构复杂性变化特点,将个体的思维层次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如下五种水平(如图1),
(1)前结构水平(Pre stuetural,P)。学生不具备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无法理解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回避问题;被无关信息误导;逻辑混乱;同义反复等。
(2)单点结构水平(Uni-stuetural,U)。学生虽然关注问题内容,但是对于问题的理解过于肤浅,没有深人思考和探究,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仅能联系某个单一线索进行合理解释,快速作答并得出结论,不能联系问题的其他方面。
(3)多点结构水平(Muli-structural,M)。學生能够在问题中找到两个或多个正确线索,但是忽略了线索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将其进行有机整合,在回答问题时学生罗列线索、支离破碎,无法做出系统性回答。
(4)关联结构水平(Relational,R)。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多个线索并注意到线索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机整合成完整答案,但是缺乏对现有问题的进一步挖掘,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能够在问题给定的情境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能够归纳总结,反向思考,但不具备提升迁移的能力。
(5)拓展抽象结构水平(Extended-Abstract,E)。学生不但能对现有问题进行完整回答,同时能从问题出发进行抽象概括,由特殊到一般,使用外部信息资料进步深化拓展问题本身的意义,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演绎,结论往往具有开放性。
SOLO分类理论描述个体理解事物的思维层级如下图所示:
二、SOLO分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SOLO分类理论在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上的运用
SOLO分类理论目前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在语文这一学科,主要体现在学科考评上,主要是主观性试题的评价和答案标准的命制。2017年语文学界对SOLO分类理论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上,具体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
(1)利用SOLO分类理论开展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优势
目前,语文试卷主观题评分主要采用“采点给分”的方式,这样评分方式虽然可以减少误差,但是只关注结果,很难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开放性等均无法得到检验。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利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不仅符合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的语文课程理念,而且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 同时充分体现了“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为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的课程评价原则,为教师采用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真实的依据。
(2)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程序
在众多的教学尝试中,一般認为,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程序为:探讨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层级(如图3)——根据SOLO分类理论划分答案层次——根据学生答案判断学生思维层级——“加一”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3)SOLO分类理论对语文主观性试题命制和评价上的运用
SOLO分层评价理论提倡的评价方式,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适合作为语文主观性试题的赋分理论基础。近几年,我国很多省市的语文卷已经开始尝试分层赋分的命题方式,这样命题,可以尽最大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答案的适切性和层级感,可以使答案最大限度地覆盖学生的思维半径。不仅如此,这种命题方式还是对学生阅读思维个性的充分尊重,可以使语文能力考查评价更加公平、公正,充分体现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命题中,命题者不能生硬地照搬照套SOLO分层理论的五个层次对试题进行赋分。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命题策略。金凤在《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思维提升策略》中提到设计评价内容的重要性,金凤认为选择题和填空题这类固定答案的测试内容不易显示出学生复杂的思维水平,因此她提出了命制试题要尽可能丰富问题的类型,以提供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样要注意问题要尽可能地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学生的答案对应到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层级之中。这两点对于合理地进行学生的思维评价有着重要作用。
在SOLO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中,有研究者指出,语文的主观性答案应该改变赋分原则,变采点给分原则为根据思维层次来划分,在试题评价上,李咏霜在《SOLO分类评价法与高中语文主观性试题评价》提到:SOLO分类评价法的意义不是去改变题目的提问方式,而是去改变答案的评分方式。因此在评价语文主观性答案时有以下建议:一是学生回答思维层次的划分需要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金量来确定,一般都应该有三个及以上的层次,但不要求所有的题目都包含五个层次;二是教师不用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方式,而是应该深入领会题目的思维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三是阅卷前可以通过抽样来充实各个层次的例子,给阅卷教师提供大量的案例让评卷教师更清楚更明确地理解题目的思维层次。
作为一个新的评价工具,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分析语文思维能力的视角和方法,该理论不是以分析思维的种类为目标,而是以分析思维的层次为目标,根据学生主体思维层次进行“加一”策略,调整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有很大成效。参照图1和图2可知,SOLO分类理论的各个层次是递进的,每一个层次都比前一个层次增多了一些内容。单点结构回答是前结构回答加上问题线索和回答之间的逻辑关系;多点结构回答是单点结构回答加上至少一个其他相关的方法;关联结构回答是多点结构回答加上逻辑联系;抽象拓展结构回答是关联结构回答加上层次更高的逻辑原则。换句话说,达到某一层次就意味着包含前一个层次,因此一线教师通过SOLO分类理论进行学生质量评价,对学生思维层次进行分类之后,可根据学生主体思维层次进行“加一”策略,调整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在当下的复习和考试的讲练过程中,一线教师常常让学生采取的是学生自己对答案的方式,这样无法对于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和提高,采用SOLO分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质量,通过分析学生的回答可以清楚地指导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帅魏巍在《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现代文阅读思维提升策略》中提到:学生现代文阅读失分的本质原因就是思维得不到展开,因此将SOLO理论应用于平时的审题思维训练中,有利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向性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做到准确审题,这要比题海战术更加有效。在具体研究中,有研究者在SOLO理论的进一步尝试中,采用“加一”策略,引导学生重视主要联结概念,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搜寻信息并归纳概括,从引导外在归纳方法和培养内在归纳思维入手,由外因和内因对学生进行培养。具体的操作可以是这样的:经过“信息概括题型”“原因分析题型”“探究类题型”等系列小专项复习,先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摸底,然后采用“加一”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层次,活化教学策略,最后对学生限时测评。这样的方式过程比较完善,基于理论提出了解决策略和方式,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和尝试,但是具体能够起到怎么样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仍需继续探索。
2.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SOLO分类评价理论已经在渗透语文学习各方面的评价体系中去,其中就包括课堂教学。2017年学界对SOLO在语文课堂的教与学的评价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1)SOLO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近几年的研究已经利用SOLO分类理论设计整个教学体系,但就2017年的论文来看,暂时没有一篇是利用SOLO来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的,大部分是运用在课堂观察以课堂评价上。
课堂观察是专业的实践活动,是观察人员基于明确的观察目的,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并凭借相关的观察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或者从他处间接收集,最终凭借所获得的资料对最初的观察目的进行思考和分析,它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评价,更多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一段时间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互动当中就可以大略感知学生个体的思维层次,但是教师的个人把握和评价具有主观性和模糊误差的缺点,且不易把握学生思维发展变化的特点,且不同学段的教师面对的主要思维层的学生不一样。按照皮亚杰的个体发展的思维结构理论,学生个体的发展势必要按照时间顺序由上一个阶段顺延到下一个阶段,过度关注学生的生理成长给思维带来的局限,是一种“应然”的理论,不利于解决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比格斯提出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主要根据学生对于主观性和理解性任务的反映,依据学生的回答,分别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性、回答结构完整与否四个方面来界定学生的思维层级。SOLO将这种思维层级具体细化为前结构层、单点结构层、多点结构层、关联结构层和抽象拓展水平结构层。这五个思维层级并非是静态的和一成不变的。比格斯的SOLO评价体系仅仅评价不同的学习任务的种类所产生的思维种类中的思维分层,因此在每种思维中,这五个层级是处于不断变化螺旋上升的状态。因此,用SOLO评价理论进行课堂评价是目前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
课堂的评价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应答课堂提问和执行学习任务时所呈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包括作答结果和具体的行为表现。华东师范大学刘麗丽的硕士论文《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生深度学习评价研究》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对五位不同学情的样本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将课堂点答学生的课堂学习结果作为研究对象。编制课堂观察工具,记录具体的课堂基本信息如班级、时间地点、课程内容、课时、授课教师信息等和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习旨在达成的目标学习任务以及样本学生的现场回答或书面作答。观察者对每一次教师学习任务实施后学生产生的学习(作答)结果进行完整记录,除此之外,对选定的五名样本学生详细的学习表现也进行观察。通过专家的测评,证实了课堂评估工具的信度较高,由此正式开始通过此课堂评估工具对学生真实的深度学习的质量做出判断。刘丽丽以一堂真实的小学语文课《黄山奇松》作为观察情境,不同学情的五名样本学生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一说”这几种有指引性的主观问题的回答中的思维操作都呈现出单点概括、简单归纳、机械记忆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层级大多指向SOLO思维层级的前结构、单点结构或多点结构,缺乏关联结构层和抽象拓展水平结构层的回答水平。也就是说,学生的理解程度总体偏低;在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思维和理解力差异不大;整堂课设置的学习任务偏向“是什么”的表层知识,而“为什么”“怎么样”“说一说”一类主观性的问题和任务的设置比重过小,且都是停留在课本教材以内的讨论,因此学生发挥主动分析批判探究能力的空间被课堂任务设置局限了。长此以往,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操作能力是很弱的。
(2)SOLO分类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启示
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对象和研究对象。
帅巍巍在《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现代文阅读思维提升策略》一文中提到将学生的思维层级对应到SOLO的评价层级上的及时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主体反思之间缺一不可的重要关系。但在解决方式上仅提出了巩固现代文考查的知识点;归纳分析各知识点反映的母体概念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其中的规律性,主张通过大量的积累来提升思维的活跃度和灵敏度;同时他认为学生应该熟知SOLO的评价体系,主动有意识地自我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品质。这篇论文提出的教与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性和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有价值的,然而解决的方式过于笼统和武断,并未真实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和认知习惯等因素,“SOLO分类理论揭示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差异,而非数量差异,思维结构的复杂程度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点的多寡,更涉及对知识的加工、内化、组织等复杂思维操作程度”。比格斯认为深层次的思维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性、回答结构完整四个方面,因此由量变产生质变的解决方式不具备针对性。
一线教师要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层级,从而调整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也不能仅凭单个学生的纵向表现来评价。SOLO评价法要综合考虑教师的课堂活动设置、提问方式、题目的开放性等,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动态,参与度和思维水平,进而才是学生的学习成果。
基于真实学情的评价的有效的评价能及时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调整。刘丽丽通过案例研究抽样调查,发现学优生的思维操作能力与中等生和学困生差别不大,都处于浅层次的思维,理解能力也无甚优势。反倒是具备先前经验和思考的中等生能够对个别主观题答到抽象拓展层面,展现出优秀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操作能力,这与教师平时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大相径庭。以上都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个体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因此,以提升思维水平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差异化的学生个体必然需要差异化,如学困生争取从单点和多点结构上升为联结结构,学优生则应以深层次的抽象拓展结构为思维目标。
围绕核心设置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任何教学都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划确定教学核心点,而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向学生明确这个核心点,让学生在核心任务的驱使下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进行分析批判反思的训练。在任务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思维特征,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机会。
若要学生达成关联思维及以上的思维层面,学习任务本身就一定要提供学习深度的空间,理解性和观点性的学习任务更能推动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的方面,学习者需要培养关注知识框架,思考表现深层内涵和情感的思维习惯;教的方面,教师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架构出发,思考课堂中设置的任务和问题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能否触发学生深层思考的按钮,以此为基础去思考和设计学习任务,唯此才能推动学习和生成的深层化。
三、反思与展望
SOLO分类评价理论具有诊断教师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双重功能,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如此,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意义。梳理2017的研究情况,我们认为:
1.应加大力度推进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语文学科中的研究和运用
回望2017年知网上公开发表的刊物,SOLO在其他学科的评价体系中早已蔚然成风,势不可当。而语文学科SOLO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寥寥无几,且利用SOLO进行真实的课堂观察取样和案例分析的论文屈指可数。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进程,学生学习评价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学理基础成果来看,研究者太多关注学习者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级认知活动的开展,即高阶认知活动的开展。伴随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项目成果的发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正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课改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是关于人的学科,学生在理解接受的过程中可以最直观地被测试出他们的语文思维和能力,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小到对每一个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大到学生对世界的价值观培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力度研究SOLO评价理论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自然刻不容缓。
2.立足于学习进阶,扩大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语文教学应用研究的范围
语文学科与SOLO的情深缘浅源自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SOLO评价理论一一落实到每一项学习活动中去面临的困难重重。长久以来,对于许多外来理论的引入和实践大部分流于表面,所得仅限于皮毛,完全不能实现引入的初衷,除了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推广,这些理论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对教师的专业精神要求较高,因此研究应用止步不前。2017年的研究论文中在命制试题和课堂评价中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真实的案例参考,给予了一线教师更多前行的力量。上述提到的金凤在《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思维提升策略》中以鉴赏古诗词《酒泉子》为切入口提出命制试题要引导学生清晰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所给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具备开放性,调整教学策略,在原有的思维层级上实现“加一”策略;李咏霜的《SOLO分类评价法与高中语文主观性试题评价》提出SOLO理论在试题和答案制定中“不以分析思维的种类为目标,而以分析思维的层次为目标。”主观性试题命制应改变传统的“采点”给分制,给每一次改卷创造大量丰富的答案范例以供参考;刘丽丽的建立在SOLO评价基础上的深度学习研究更是实实在在用科学严谨的精神对真实的课堂的进行观察取样提出反思展望,值得学习。
总之,SOLO分类评价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语文思维能力的视角和方法。该理论以分析思维层次为目标,由于所有的思维问题都存在着高低之分,因此这样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当下的理解水平,而且为进一步的学习进阶提供了方向,满足了学生接下来的发展要求,指导了教师的教育方向,具体能够在教学环节起到多大的作用,还还需要一线教师更多的尝试和反思。
对于接下来的SOLO评价理论的研究,应适当扩大研究样本,选取更广泛的样本覆盖面,除了语文的主观试题的样本,还可以引出语文学科其他方面的研究甚至其他学科的相关应用研究作为参考,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者的代表性和专业性,积极引入相关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实践意义。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宝安第二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市宝安第二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市宝安第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