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018-10-20何跃
何跃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我国不同的发展时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中断,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总体上来说是没有中断的,它在本质内容上没有很大的改变。其次,我国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现在,我国有56个民族,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与生活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另外,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个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岁月的磨砺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我国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最后,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长期的发展和我国劳动人民、先辈的不断归纳,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趋于一种完善、优良的状态,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传统文化,例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24节气等以及我国各民族形成的特有的音乐、戏剧和现在广为流传的建筑、雕塑、书法、国画、京剧、对联、灯谜等。如何对高中生进行这些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现状
1.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
传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水平也不一样,对传统文化的培养教师虽然做了备课,但后期检查、督促工作有些松散,造成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不连贯。
2.教学过程方法单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博大精深,需要专业的研究才能深入地剖析传统文化之美。大多教师都是以资料展示、视频欣赏、简单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些表面的知识传授很难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看热闹般地学习,过一段时间,很难留下深刻印记。
3.教师自身水平限制。传统文化中分为很多类别和分支,让普通语文教师全部了解并掌握也是难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负有很多教学任务,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教师也未必了解全面,所以这也限制了在教学中的传授。因此就有待提高教师素养,及时进行充电,深研。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1.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进行精细分工。语文教师课程繁多,要全部掌握各种传统文化也是勉为其难,可以将语文组老师进行分工,每位老师深入了解几项传统文化,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带头备课,或者开展专题讲座,这样不但加深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精细化的分工,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2.加强课堂传统文化知识的引导。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感,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比如在讲授我国古代家居装饰时,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素材,一些古典家具的图片、窗花、瓷器等,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物品的用途、设计特点、起源等,教师最后进行引导,这些传统文化的产生、延伸以及艺术价值。最后布置与中国传统的古代风格家居设计相关的作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喜欢传统文化。
3.列书目,引导学生课外知识的扩展阅读。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与汉语的特点相结合,为学生列出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这些经典的书目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最大的拓展。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最后让学生能够尊重传统文化。
4.传统文化教学的趣味化。传统文化虽然丰富多彩,耐人尋味,但毕竟离我们有时代感,学生未必一下子就能感兴趣,所以激发兴趣是必需的过程。课堂中要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民俗故事、经典的典故等,让学生不再感到遥远而神秘,更不会让课堂显得枯燥。比如在班里举行分组猜灯谜比赛、对联创作、诗词歌赋的写作、汉服试穿体验、古代礼仪的学习、书画比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选其所长,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素养培养。例如我校汉服馆的建立,就是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在高中阶段进行《论语》《红楼梦》等经典阅读教学,打造楹联学校,高一高二年级一年一度的诗歌朗诵比赛等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教育是传承的方式之一,我们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进一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今,国学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中国风的装修、服饰遍布各地,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和影视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赛、成语大赛的成功举办,也广受欢迎,在这个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通联:云南玉溪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