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关注学生 有效达成目标

2018-10-20周娟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周娟蓉

[摘 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应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个体差异、运动经验、内心需求、思维特点、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关注学生;教学效果;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1-0033-0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唯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神贯注地关注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与这些学生沟通交流,为其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加强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对话,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以下方面的关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

1.基础性

教师在预设学习目标时,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每一个水平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某一教材时,教师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预设,适合学生的才是最佳的选择。

2.全面性

学习目标的预设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予以关注,要求应明确具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掌握运动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得到全面的提升。

3.操作性

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并实现,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不断地练习,能够达到教师所预设的、可以看得见的、可以计算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4.发展性

预设的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体能得到提高,运动能力得到增强,意志品质得到发扬,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关注智力因素的差异

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模仿力、姿态的本体感觉、实际操作能力、节奏感、应变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衡量学生智力的最高表现。比如,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作组合时,主要是在有意识的支配下,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在大脑中重复再现初始状态下形成的动作表象,引发相对应的动作部位产生肌肉活动,从而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深动作记忆。例如教学少年拳时,教师示范讲解“轮臂砸拳—望月平衡—越步冲拳—弹踢冲拳”等动作时,要求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看清楚各个动作的运动轨迹、方向、速度及要领和重难点,以此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通过反复模仿练习,进行实践操作,达成学习目标。

2.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学生的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施教,促使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有明显的改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收获成就感,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获得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评价,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均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实现教学目的。

3.关注学生的运动经验

运动经验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影响其运动参与。当个体与运动环境有适应性的匹配,学生便会产生积极的正能量的运动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不仅促进了个体的成长,而且影响个体对运动的态度和期望,进而促进随后的运动参与及将来运动经验的获得。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负能量的运动经验,不利于个体发展,阻碍其运动参与。学生的运动经验,是其本身应有的基础,是对教师所教运动技术的了解。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经有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比赛经验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所安排的学练方法的重复练习以达成掌握运动技术的质的飞跃,重新来建构新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战术。比如,体育课内容中的个体学习任务(跳高、跳远、跑步等)和组内或团队学习任务(篮球、足球、排球等),完成时学生获得的运动经验是不一样的。运动经验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运动经验的积累促进了人的发展,这个过程是随着年龄发展不断变化的。

4.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技能来解决在比赛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达到情理相生的境界。寄生活比赛之情而探究运动技术之理,运用所学运动技术之理而激发学生爱学运动技术之情。比如学生在学会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技术之后,进行三对三的篮球比赛时,就可以用技术动作顺利地突破防守队员,从而为突破后的快速运球进行行进间低手上篮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会动作技术后,运用于常规比赛中,体验动作技术的实效性,也证明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运用,体现教材本身的实用价值,更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比赛需求。

5.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错误是一种“宝藏”,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思维的真实表现。教师应时刻留心挖掘课堂的宝贵财富——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比如,学生在学习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动作技术时,总是先移动手臂,使得身体重心向前移动,使得失去了平衡。这时候,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动作正确的发力顺序,通过大脑思维来辨别体验由下而上发力。这样的效果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从错误中发现问題,从而正确地去解决问题,掌握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6.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情感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营造有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协调效应、激励效应和期待效应。比如,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高,遇到困难会退缩,在学习体操前滚翻动作技术时,表现出害怕不敢翻的行为。这时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了情景教学法,教师创设在森林中游玩的情境,沿途模仿所看到的各种动物的动作,欢快地做游戏“高人、矮人”进行铺垫。教师通过导入法让学生了解前滚翻既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技能,又可以当作一种自我保护的本领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尝试。教师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用儿歌的方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两手前撑垫前蹲,低头团身向前滚,像球滚过稳站住,动作要领牢记心。团身抱膝是关键,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往往是用头顶着垫子,或是提臀过高,重心前移时不能迅速屈臂团身,也有的学生由于两臂用力不匀,屈臂程度不同,滚翻不正。教师应仔细观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要让学生在暖心的保护和帮助下体验前滚翻的学习,打消心理顾虑。

总之,当知识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当能力、素养、情感成为课堂上教师注重的内容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带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教师,才会真正做到关注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和发现学生,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提高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注学生生活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