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制语块的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的构建
2018-10-20谢德静
谢德静
摘要:预制语块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融合了词汇和语法特点的结构较稳定的语言模块,语块知识的有效运用实现了语言组织过程的简单化。以语块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从输入、内化、输出三个过程研究语言的自动化输出,构建预制语块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关键词:语块;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7-0139-03
引言
传统外语教学主要以讲授词汇和语法规则为主,学生依靠词汇的积累,通过语法组织手段生成句子,这种教学模式长期运作下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对大量的词汇和扎实的语法知识,可是他们的语言输出缺乏规范,往往是生硬地表达、机械地模仿。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语学习者头脑中存储的固定化或半固定化语言结构较少,交际时需要临时通过语法规则构建表达,不仅降低了语言输出的流畅程度,还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反观英语母语者语言交际过程中却直接提取和调用记忆当中存储的预制语块,而不需要去临时生成,从而节约了时间并使表达更加流利。
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表明预制语块(可简称为“语块”)是语言交际的主体,所占比例几乎达到90%,语块融合了词汇与语法特征,是结构上相对固定的语言单位,而且这些程式化的语言模块往往以记忆形式存储在母语者头脑当中,可以即时提取满足表达需求,从而省去了基于语法的语言结构组织过程。因此,将语块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构建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大量实用语块,可以提高目标语的流利输出和准确程度,有效实现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学习目标。
一、預制语块的定义及特征
近年来,语块理论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的热切关注,也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焦点。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对语块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Nattinger & Delarrico,Lewis和Wray。Nattinger & Delarrico(1992)在语块的定义中详尽地指出语块是多词词汇现象,它是介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之间的语言单位,这类语言单位出现的频率高于临时生成的语言结构,拥有较为固定的意义[1]。Lewis(1993)明确指出语块是具有一定生成能力的几乎固定不变的组块(lexical chunk),不同类型的语块可以组成词库,该词库是语言的中心,一切连贯的句子和篇章都是由不同语块有机组合而成的[2]。Wray(2002)使用formulaic sequence来界定语块并指出语块是连续或非连续的词语组合串或者其他成分构成的组合,是预制的,并完整地存储在人脑中,交际使用时可以整体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而不需要经过语法加工与分析过程[3]。
语块的定义十分丰富,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来界定语块,但其涵盖的核心内容几乎是一致的,从中可以看出语块具有以下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同时构成了辨识语块的标准。语块是预先储存在记忆中的,非临时生成的,具有预制性;语块整体储存在大脑中,且通常不可分割,具有结构固定性;在交际时语块可以以模块化的结构随时供使用者调用,具有易提取性;调用语块后经过大脑细微的加工,便可生成连贯的句子,具有可创造性;用语块进行话语编码,简化了语法加工过程,降低了编码的难度,减轻了记忆的强度,提高了语言输出的效率,具有经济性;相同的语块在不同的文体里所具有的意义和话语功能往往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很强的文体特征[4]。语块的这些特征构成了辨识语块的重要参数,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识别和运用语块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国内外语块习得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语块的定义及特征不难看出,语块在信息处理中的语言生成能力,运用语块进行信息编码,完成语言产出时所做出的努力远远低于基于语法规则的语言加工过程。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们运用预制语块理论进行了大量的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
预制语块理论是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国外对预制语块的研究比较早,近年来,国外关于语块习得的研究十分丰富。国外对于语块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Willis,Willis(1990)认为,学习词汇时应注意附带性的语块习得过程[5]。Nattinger(1992)提出短语教学法,强调将对话中的短语看作是储存在记忆中的语块[1]。Lewis(1993)提倡词块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短语、习惯表达、句型模式以及引用语应作为语言教学的中心[2]。Wray(2002)提出语言分析型体系和套语体系的双重体系的概念,并归纳出促进语块习得的成分分析法或整体记忆法[3]。Wood(2001)提出基于自动加工和调用的预制语块为核心的流利表达模型,并且指出学习者应该重视和强化模仿练习[6]。关于语块教学的实证研究也是教学领域的热点,Boers(2005)通过实验发现含有音位重复的语块更能促进记忆[7]。Bardovi(2009)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语用语块使用频率偏低,并且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8]。
国内对于预制语块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范围主要包括预制语块在二语习得当中发挥的作用;预制语块与口语或者书面语表达流畅度的相关性;调研学习者对预制语块学习运用的情况等。丁言仁等(2005)通过数据样本分析证实了预制语块的运用与英语口语、写作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9]。王立非、张岩(2007)以语料库为基础分析了预制语块在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国学生使用的预制语块种类偏少,重复较多,而且使用不恰当[10]。陈艳等(2010)基于实验提出语块的习得过程可以实施标识、分析和使用三个步骤[11]。盖淑华(2010)基于支架式教学方法研究英语词块习得[12]。叶翠英(2016)提出了翻译式预制语块教学法[13]。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利用预制语块进行干预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编码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学习效果。可见预制语块的干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准,这为实施预制语块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识别和运用语块的能力较弱,加之目前尚无完备的预制语块教学模式可遵循,有必要探索出一套基于预制语块理论的可操作性强的语言输出教学模型以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的构建
语块是预制并存储于大脑中的较为固定的程式化结构,应用时能够随时从记忆中提取,无须复杂的语法加工,实现了语言的高效产出,因此语块常常被看作为语言交际的理想单位。有效发挥语块的优势,可以构建出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该模型注重培养学习者语言输出的熟练程度和自动化程度,加速语言编码和语言输出进程,减少认知加工,减轻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语言编码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是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技能的理想手段。
基于预制语块的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可以从输入、内化、输出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如下图所示:
1语块输入
该模型的语块输入过程是学生进行探索式自主学习的过程,该过程由教师提供英语真实语料,并布置语块采集任务,学生可通过这种发现式的学习手段来识别语块,培养语块辨识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语块输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的积累才能准确有效地对语料进行信息处理,完成信息解码,因此,通过一定的语言知识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是实现语块输入的基本途径。语块识别参数是实施和完成探索式语块自主采集过程的关键因素。加深对语块的定义及特征的了解,将其作为语块识别的重要参数,能够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更容易并准确地标识出符合语块标准特征的惯用表达形式,有效完成语块自主采集任务。语料库是实现语块自主学习的现代化手段,为查询检索真实语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学习者可以通过语料库中存放着的大量的语言知识基础资源去发现和归纳语块,提高自主采集语块的能力。
探索式自主学习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强化语块的输入,保证语块输入的质与量。该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依照语块识别参数,以语料库为工具进行语块自主采集,学生根据语料所呈现出的语境特征,按照语用功能对自主收集到的语块进行分类整理,初步形成语块知识体系,完成语块输入。获得大量的语块输入可以为提高语言产出的自动化程度和表达精准度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方便快捷的途径。
2语块内化
知识的内化过程是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从而更新大脑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必须经过内化过程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从而实现有效的应用。该模型的语块内化过程是对输入的语块知识进行理解,巩固并长期存储于大脑记忆中的过程。
具体地说,语块内化需要通过语块知识共享,教师评价反馈,完善语块知识体系,语块模仿式训练,实现语块知识存储五个环节,将显性的语块知识内化为大脑中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该过程中学生将语块采集的成果通过课堂呈现的方式与师生共享。该阶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参与整个过程,对语块进行评价和反馈,以确保语块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语块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进一步完善语块知识体系。语块内化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语块进行模仿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语块识解力和语境敏感度。教师在该过程中精心设计语块强化训练方案,学生对语块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实施了对语块的记忆、复制、加工和巩固,完成语块在大脑中的内化,实现语块知识存储,语块内化也有助于缓解二语习得中的语言石化现象。
3语言输出
语块内化为语言技能的迅速提升提供了可实现的条件。语块知识的有效应用可以加快语言输出的速度,减少语言加工的过程,节省信息编码的时间。该模型的语言输出过程是通过实施产出式语块训练来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语块知识创造性地运用語言的能力,最终升华语块知识,促成语块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化。
该过程以学生为核心,教师通过精心规划和完善教学设计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产出训练,进而增强学生的语境敏感度、语块关注意识、语块使用能力以及语言产出和交际能力。该训练实施五步做法: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并创造具体的语境;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达意图;随即激活大脑中的相关语块知识并完成提取;迅速实施语块编码构建表达;实现自动化语言输出。该训练模式使语言输出过程得到优化,不仅加快了语言表达的速度,还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语言结构的合理性、语义的准确性、语用的得体性、语境的关联性以及语篇的连贯性。
结束语
本文以预制语块理论为指导,以前人预制语块应用于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利用预制语块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语言自动化输出教学模型来指导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该模型的构建从内在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外语语言表达的信心和意愿,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估的良性循环,缩小学生与母语者的差距,同时也帮助学生进展到文体、语境、语用意识的高级学习阶段。
该模型在培养学生自主习得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变单一枯燥的教学过程为多维式互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立体式互动。同时,该教学模型的应用也完善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语言教学思路,推动了课堂教学从学得到习得的转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表达,提升了语言自动化输出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化,有力促进了高校培养学生实用技能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Nattinger J.R. & DeCarrico J.S. Lexical Phrase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37—344.
[2]Lewis M. The Lexical A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115—125.
[3]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278.
[4]崔校平,史成周.语块的定义与文体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2014(6):104—106.
[5]Willis D. The Lexical Syllabus[M].London: Harper Collins, 1990.
[6]Wood D. In Search of Fluency: What Is It and How Can We Teach It[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1(57):4.
[7]Boers F & Lindstronmberg S. Finding Ways to Make Phraselearning Feasible: The Mnemonic Effect of Alliteration[J].System, 2005(33):225—238.
[8]Bardovi-Harlig K. Convertional Expressions as a Pragmalinguistic Resource: Recognition and Conventional Expressions in Pragmatics[J].Language Learning, 2009(4):755—795.
[9]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49—54.
[10]王立非,张岩.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语块使用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4):36—42.
[11]陈艳,赵倩倩.语块习得与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2):52—55.
[12]盖淑华.最近发展区中的词块习得实证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68—72.
[13]叶翠英.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5):170—173.
Abstract:A large proportion of prefabricated chunks are used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essence, they are modules of language with comparatively structural stability, integrating lexical features with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knowledge of chunks efficiently can realize the simplification of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chunks as cardinal unit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researches the language automatic output, including chunk input, chunk internalization, and language output and constructs a language automatic output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refabricated chunks in order to enhance learners capability of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fulfill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knowledge into skills.
Key words:chunks; language automatic output; teaching model; construction(責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