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视域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8-10-20王道斌
王道斌
摘要:在教育变革程度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够带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尤其是针对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与一般的教师相比较,体育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更低。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甚至是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地位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必须不断推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从主体性视域层面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地位,从主体性视角提升教师的自我意识,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主体性视域;专业化发展;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7-0037-03
作为学校体育变革进程中的一个方面,其课程内容变革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对体育实施课程变革,不仅让学校的体育教学有了重大改变,也给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所谓教师专业化,指的是在其执教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专业和执教习惯展开锻炼,掌握教育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一名专业的执教人员的过程。从当前针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的文献看,我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大多还仅是理论研究,真正运用于实践的并不多。结合单个学科尤其是体育学科针对其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的研究更少,成果极为罕见。针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大多还只是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摸索,无论是内容研究还是实践验证方式都相对单一。所以,从宏观层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深化对体育教师专业化课题的研究可以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
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教師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既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引导者。教师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甚至国家的兴亡。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部门就开始重视有关教师继续学习方面的研究,把教师未来的走向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虽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外界却一直对其职业地位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倡议教师角色的专业化,这说明人们对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职业较之以前更加关心。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因此教育部门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把教师的发展作为亟待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之一,多多予以关注和指导。
2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早在2002年,我国的教育部门就出版了一本指导大纲,名字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这本书不仅详细地阐述了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其性质,同时,书中还特别指出了构建有关体育课程的目标系统的重要性。依《指导纲要》之见,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目标越来越明确,固有的单向的体育技能终将被淘汰。在此纲要中,从五个方面阐明了课程目标,指出了体育课程的未来走向。而想要达成这五大目标,就必须依靠体育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因而,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就格外重要。除了这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纲要之一,曾特别强调了体育课程的主要性质,并且要求体育课程的新标准取而代之陈旧的教学大纲,同时对相关教师的工作要求更加严格。由此可见,以上这些改革都必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3体育教师的自我需要
在外在条件和环境给教师的发展和专业程度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的背景下,教师必然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一定内在需求[1]。在此基础上,他们必须依托多个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来顺应环境的变化。专业发展水准的逐步提高不仅能够补充体育教师长时间工作所导致的体力透支,而且能够减轻职业倦怠所造成的精神空虚。此外,与一般的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其独特之处,他们的教学场所一般在室外,更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此外,作为体育教师,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相较而言更低。从社会认知层面看,体育教师不被家长们看重,这就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们所需要担负的压力就是双重的。借助专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个人水准,而且可以提升整体职业素养[2]。如此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职业归属感,而且能够让他们产生职业自豪感,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完成自我调整。从客观层面看,此种调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1重学历轻能力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只是单纯地把教师的学历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对体育学科的关注。因此,当高学历的体育教师较之以往明显增多时,体育学科却因缺乏教育部门重视而大大制约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挥。比如说,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方面常常被忽略;因缺少良好的激励措施而致使体育教师止步不前,没有学习动力;因受大环境影响,而没有关注到体育教师自我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师中间,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拥有高学历却没有高能力的教师大有人在。
2缺乏反思与自我更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听信课本知识,学会了“教什么”,而从来不追究“怎么教”。久而久之,体育教师就会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必将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目前,体育教师日常的工作重点放在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上,却往往忽视了对本专业的深入思考和探究。然而,这种教学的思考和探究却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态度。通常所见的体育教师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课本知识,而缺少对本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当然,针对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足以及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的缺失等等方面的问题,其对应的目标内容也被列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中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以上这些困扰我国教育领域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3职业倦怠情绪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在我国,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一方面带着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想在教师岗位大展身手,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自我贬低,认为教师行业比较穷苦,跟其他行业在收入等方面有差别。之所以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处于弱势地位,不被领导部门所重视,从而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课程时常被其他课程取而代之。现实生活中,体育教师在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很繁重,但与其他课程相比,待遇却比较低。以上种种现象致使体育教师丧失职业理想,思想情绪不稳定,忽视了自我学习,从而阻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
4专业化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上海市针对其体育教师培训情况做过一个调查,其中有43.5%的体育教师期望得到符合专业技能的指导。通过调查还得知,32.6%的体育教师希望得到学历提升,借助这一途径完成专业化发展。然而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等途径提升专业素养的认可度不高,尤其是继续教育,在体育教师希望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中认可度最低。仅有不足1/5的教师认为愿意通过这一途径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通过随机采访得知,在职培训过于看重形式,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培训的双方以及培训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很多培训仅是为了应付差事,无论是培训方,还是参与培训的体育教师都不愿意参与此事,部分培训内容和现实情况脱节,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3]。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1构建职前、入职、在职三位一体的专业化培养体系
在我国,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时期主要指的是在大学时期专业院校的学习阶段。在其职前培养阶段,學习重点应当是掌握大量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专业知识主要指的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即有关体育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及其技术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特征等等书本知识。专业技能不仅包含体育理论知识、相关的技术原理、技术要点等,而且包含知识讲解、观察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还要提升其自身的组织能力、编制训练计划的能力、裁判能力甚至是挑选训练方式的能力等。另外,专业实践指的是教师所开展的专业实习。在入职之前,教师接受培训,这是体育学院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准的基础。不同体育院校有责任同时也有义务借助各种方式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加速体育院校的学生的身份转变,让他们成为具备专业能力的体育教师。
入职的时候,其接受的培训不仅包含教学案例分析、教师经验展示、青年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等,而且还包含参与的各类教育科学高峰峰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其采用的方式不仅有集中培训、老教师的引导、新教师的研究修习等。依据新教师入职之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联系他们的特征,使用新的符合现实的培训系统,让新教师能够耗费最少的时间实现身份的转变,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体育教师。
在入职之后,在职培训体系内培育的重点在于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让他们转变为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针对课题主导方向进行研究的体育专家。假如要达成这样的一个高度,必须在培训的过程中彰显出个人特征,扩展专业知识面,强化他们的科研能力,提高专业水准。所以,培训的核心在于学科前沿的相关内容,与本人探究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提高个体专业知识素养。运用的培训方式不仅有校内的各类专业培训,而且有国际专业培训以及会议交流等。借助各类交流形式实现扩展教师的专业视线的目标,达到提升他们专业素养的目的。
2构建学习型组织平台
学习型组织属于一种互动性极强的组织,不仅能够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具备社会性质的学习中,建立学习共同体,而且能够让他们借助这些途径和互动方式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健全自己的知识系统[4]。同时,借助这一互动系统,教师们能够相互扶持,通过相互帮助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获得职业认同。教师借助组织之内所完成的互动学习,不仅能够传递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能够通过这些知识逐步生成新的知识,逐步加速知识的更新,推动教师知识升值,让体育教师掌握更完善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如此,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会形成一种教师相互扶持的多赢局面。在本类组织之内,其成员特别是刚入职的教师,借助学习型组织,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教学实践。
针对体育课程进行变革,不仅给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强化了他们的合作意识[5]。因为主客观条件的不足,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都是“单兵作战”,基本上不会进行沟通,也很少进行交流。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正好能够营造一个新的教师协作平台,推动教师的分享,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抬升自身的目标。营造教师相互配合的文化,必须要能够让教师相互信任,让他们身心感受到愉悦,各类情感能够顺利流动,实现个性的传达。在此环境下,教师和教师中间建立的属于伙伴关系,他们能够进行平等的沟通,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组织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组织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的思想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能够吸收别人的智慧,以此来提升群体智慧的力量。学校和教研组也应该考虑体育教师的协作文化,借助建立教研小组和学习型组织来达成这一目标。
3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在高校,开设体育教育的相关专业的目的在于专门为学校培养和输送专业体育教师。所以说,学生从大学阶段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时期。在整个大学阶段,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成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在现阶段,我国的学习制度通常是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直接被划分到了专业院校。无论是在学习内容上,还是在所开设课程的设置上,相关专业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当教师进入工作阶段,这种不足就直接影响了工作表现。比如,在教学意识上比较陈旧落后,在教学方式上一味地模仿别人,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现成的,却从来没有去进行创新。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就是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掌握不足。所以说,只有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制度和课程的设置进行革新,才会推动体育教师专业的极速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主体性视域下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更快地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文莉.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8.
[2]陈海波.为了体育教师的卓越——评《当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教师主体性视角》[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101—102+104.
[3]孙晓东.自我导向学习——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S2):60—62.
[4]郭宏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构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70—72.
[5]潘凌云,王健.主体性视阈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96—100.
Abstract: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an not only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deepen teaching reform, especially for the special group of PE teachers, who have a lower status in the society compared with general teachers. Neither parents nor schools, or eve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mselves,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osi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ue 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must continue to promote ou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ust demonstrat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eachers and enhance teachers self-awar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subjectivity persp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責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