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2018-10-20张丽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检验

张丽

【摘 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45例,对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结果:表面抗原阳性率为88.9%,e抗原阳性率为13.3%,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8.9%,核心抗体阳性率为62.2%,e抗体阳性率为26.7%。和其他检验指标相比,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高,统计有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上,15-20岁5例(11.1%),20-30岁15例(33.3%),30-40岁19例(42.2%),40岁以上6例(13.4%)。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乙肝五项是主要标志物,对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五项;检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67-01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多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乙型肝炎症状较多,通常由急性变为慢性,再由慢性发展为重症,最后危及患者生命[1]。为进一步判定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现将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整理归纳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7-75岁,平均(36.1±3.5)岁。

1.2 方法 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血,血量4.0-5.0mL,进行血样的分离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乙肝五项,包括:①表面抗原。将抗乙肝抗原的抗体放在聚苯乙烯板孔内,待和患者血清中的抗原发生反应后,再和标记过的过氧化酶二抗结合,加入适量显色剂后,板内OD值、血清乙肝抗原浓度呈现正相关;②e抗原。将患者抗e抗原的抗体放在聚苯乙烯板孔内,待和血清e抗原发生反应后,再和标记过的过氧化酶二抗结合,加入适量显色剂后,板内OD值、血清乙肝抗原浓度呈现正相关;③表面抗体。将e抗原放在聚苯乙烯板孔内,待和待检测血清中的表面抗体发生反应后,再和标记过的过氧化酶二抗结合,加入适量显色剂,检测OD值;④核心抗体。将e抗原纯品放在聚苯乙烯板孔内,加入检测血清、核心抗体酶标记物,加入适量显色剂显色;⑤e抗体。将e抗体放在聚苯乙烯板孔内,加入一半左右的待检测血清,并加入一半中和试剂、e抗原纯品,最后加入e抗体酶标记物、待检测血清,加入适量显色剂,检测OD值。若检测显示OD值低或无色,表明为阳性;若OD值高或显色,表明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18.0分析文中数据,计数类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实施卡方检验;计量类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P<0.05,统计有意义。

2 结果

2.1 乙肝五項检验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表面抗原阳性40例,阳性率为88.9%;e抗原阳性6例,阳性率为13.3%;表面抗体22例,阳性率为48.9%;核心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为62.2%;e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26.7%。从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上看,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高,和其他检验项目统计有意义(P<0.05)。

2.2 感染患者年龄分析 结果显示,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15-20岁5例(11.1%),20-30岁15例(33.3%),30-40岁19例(42.2%),40岁以上6例(13.4%)。其中,20-40岁患者占据最大比例。

3 讨论

3.1 乙肝五项指标 在我国的乙型肝炎患者中,男性占据最大比例,且多数患者不存在明显肝炎史。按肝炎病情,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乏力、尿黄、胀痛、失眠、低热等为主要表现。另外,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肝大,AST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等症状。针对乙型肝炎患者,多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包括:①表面抗体。乙肝患者的表面抗体表面抗原中产生的,对抗原有着强烈的中和作用,多在患者病发3-6个月出现,能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存在。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表面抗体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能阻止病毒进入肝细胞,保护肝脏不受损伤。表面抗体是乙型肝炎治愈的标志,当临床检查中发现表面抗体后,表明体内病毒彻底清除;②e抗体。e抗体是感染乙肝病毒后,抗原刺激机体下产生的。从临床检查上看,结果多显示e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已获免疫力。并且,多数患者病毒被清除,传染性减少;③e抗原。e抗原作为乙肝患者中的蛋白器,和病毒复制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讲,当患者体内存在大量e抗原时,病毒体也比较多;当e抗原少时,病毒体也随之减少。报告显示,若患者e抗原持续呈现阳性,说明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这种情况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危及患者生命;④表面抗原。表面抗原多出现在乙肝病发2个月内,表面抗原出现大量的球形颗粒。这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检测,能有效诊断疾病;⑤核心抗体。核心抗体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通常情况下,核心抗体对患者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也就是说:核心抗体不属于保护性的抗体,是一种感染标志,阳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甚至会终身存在。因此,需重视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检验,并在检验中做好防护措施,谨慎处理患者日用品,预防交叉感染,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3.2 乙肝五项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中,4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后,表面抗原阳性40例,阳性率为88.9%;e抗原阳性6例,阳性率为13.3%;表面抗体22例,阳性率为48.9%;核心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为62.2%;e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26.7%。从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上看,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高,和其他检验项目统计有意义(P<0.05),符合上述报告,说明:检验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能判断患者是否产生抗原。同时,还能确诊乙肝病毒的复制时期,对乙型肝炎疾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乙肝五项是主要标志物,对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刘玮.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与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2):289.

[2] 邓燕玲.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阳性相关性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6):1009-1010.

[3] 陈泽伟.25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3(7):54-55.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