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

2018-10-20姚艺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高血压

姚艺璇

【摘 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方法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资料66例,按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分组,给予一般药物控制治疗方法的33例纳入对照组,另外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的33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观察。结果:血压值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舒张压、收缩压值上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治疗高血压患者中,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帮助控制患者血压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临床内科;高血压;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65-0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病症类型,发病与多方面影响因素有关,如年龄因素、生活因素、遗传因素等,以血压持续上升为主要症状表现,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其他多种心脑血管病变。临床治疗中,一般给予药物控制治疗方法为主,可起到降低与平稳血压的作用[1]。但由于高血压有易反复发作特征,药物控制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做其他综合治疗干预工作,保证治疗效果达到最佳。本次研究将对临床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取得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66例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包括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9-70岁,平均(62.3±4.5)岁,病程2-9年,平均(5.1±1.6)年。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50-71岁,平均(61.9±2.3)岁,病程3-8年,平均(4.7±1.4)年。入选标准:①常规检查确诊为高血压;②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情况,且无药物禁忌症、意识模糊与认知障碍问题;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基线资料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组患者治疗给予临床一般药物控制方法,如临床诊断中患者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情况,取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等用药,用药中需结合患者情况在用药剂量上控制,初次给药通常为小剂量,逐渐增加。

1.2.2 观察组 观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其他内科综合治疗干预措施,治疗内容包括:①不良情绪控制,部分患者因高血压病程较长,久治不愈且易反复发作,易出现消极、抑郁不良情绪,这种不良心理作用下可能加重病情,导致血压值上升,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局面,内科治疗中应做好情绪控制指导工作,如指导患者学会如何做深呼吸放松训练,做成功治疗病例的讲解,控制不良心理的发生;②饮食控制,进食选择应注意在高糖食物、油炸类食物上控制,进食选择以新鲜水果蔬菜为主,如芹菜等;③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大多患者可选择漫步、太极拳等形式,通过强化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水平得到控制;④其他治疗内容,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时间规律,且注意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的保持,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另外,应做好定期监测测量工作,特别是部分患者血压变化幅度较大,应在血压测量频率上增加,如每日测量1次,甚至2次,对患者病情变化充分掌握,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3个月随访,血压水平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值变化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以Exlcel表格统计所有数据结果,利用软件SPSS22.0做统计学处理,经过t检验组间数据结果,血压值数据均通过均数±标准差(x±s)形式描述,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压值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舒张压、收缩压值上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高血压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具有病程长、久治不愈、易反復发作等特征,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血压并使血压值保持平稳。从高血压疾病特征看,部分患者年龄的增长是发病主要原因,也有部分青年或中年群体生活饮食不规律,引起高血压症状,同时,部分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存在高血压症状[2]。临床治疗中,强调以药物控制治疗方式为主,药物控制下对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平稳血压值均有明显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因血压控制属于漫长过程,若未能保持按时服药、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很难达到控制目的。这就要求在药物控制的同时,配合其他内科治疗干预措施,实施的内容包括运动锻炼、饮食控制、不良情绪控制以及生活干预等,这样在控制血压值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结果中,血压值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舒张压、收缩压值上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能反映出内科治疗综合干预方法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综上,内科治疗高血压患者中,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帮助控制患者血压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晓岚,李玉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5):58.

[2] 李砚书.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50+52.

[3] 唐明霞.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06):31-32.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