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

2018-10-20罗丹吴金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高校教育影响因素

罗丹 吴金婵

摘要:大学生成功创业不仅与个人主观因素有关,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不同层面的因素,有助于探索实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有效对策。对此,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个人因素以及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客观性因素,从高校、政府及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高校应重视加强创业教育、政府应制定创业扶持政策、社会应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的有效对策,旨在能够达到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高校教育;政府扶持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7-0022-0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创新创业成为了驱动经济建设的核心动力,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势下,走在思想前沿、具备创新创业潜能的大学生群体肩负着开拓创新创业之路的重大责任,进而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新浪潮,并以势不可当的发展速度席卷全国。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地响应与配合国家的号召,相继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各种设计大赛、创业知识答辩等活动更是举办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创业实践成果。但在多元社会文化日益突出的影响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对影响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大学生成功创业也出现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高校以及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正确引导,稳固社会主流文化的思想地位,深入探索与掌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先决条件、内因与规律,从而更好地采取针对措施,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

一、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因素分析

(一)个人层面主观因素

大学生个人爱好、能力、专业水平、知识内涵、内在动机、性格特征以及所积累的经验等因素,对成功创业的过程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这些都是自身主观性影响因素。在准备创业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个人主观因素通常体现在对创业感兴趣的程度、个人创新意识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对创业有着积极态度、高度热情的大学生,往往会将创业的前期工作准备得极其完善,为成功创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大学生群体在年龄与角色上的特点,让他们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更加好奇,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具有较大的潜能,而创新能力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却在知识灵活运用及人际社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许多大学生并不擅长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过于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无法做到从他人的立场思考,更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这些特点在信息的获取与整理上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作为创业新手,在发现存在巨大隐性市场商业价值项目后,需要得到与整合现实创办企业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主要包含市场资源、人力与金融资源,可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尚未经济独立,因而无法获取全面的资源信息,导致创业受阻。大学生群体长期生活在校园中,没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所得到的市场信息较少,还要面对他们个人能力范围之外的资金问题。

此外,大学生个体对新创建的企业初始发展阶段的管理,主要是利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方案来确保企业稳定成长,在不断壮大中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并总结教训,进而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方案,真正实现创业的成功。而这就需要大学生应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與扎实的管理知识,要具有协调政府、社会机构以及社交关系网络,加强信任、合作,沉着应对企业初期的各种突发问题并可有效解决等。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与主要管理者,大学生应在实际体验中,脚踏实地地勇敢向前奋斗,积累更多的创业知识与经验,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1]。许多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所选潜力项目,缺乏管理能力或是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这些个人特质,都决定着创业的成败。

(二)社会层面客观因素

1家庭背景

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家庭因素中,主要包括家人、亲属以及身边经常接触的人。许多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通常都是与关系较为亲近的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受到了他们言行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在创业的初始过程中,大学生的家庭与亲友的层次要素对他们得到创业所需资源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所接触的群体会对他们提供有力的帮助,提供较为关键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能从中寻找到共同创业的合伙人与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对大学生的创业来说,因其自身在资源上较为匮乏,从而对家人、朋友、同学等身边群体的依赖感更强,这些人的鼓励与支持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大的创业信心。此外,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社交圈比较局限,这也使得他们会对家庭、亲友的依赖更强。

2学校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并不深刻,认知较为片面,尚未明确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部分高校认为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活动,简单地利用组织校园创业主题竞赛,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单纯的想法,曲解了创业教育的实质,同时也没有遵循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而有些高校则是重点教会大学生创业的流程与细节,向他们阐述怎样创办企业,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离谱,颠倒了科学的创业教育顺序。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教育辅导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发展,且在缺乏实践基地、系统训练方案的情况下,更无法取得创业教育的理想效果。

3社会环境

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社会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缺少完善的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政策不健全,制定的各项需要落实的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企业注册、创业贷款发放与减少税收等方面,但却并未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创业培训上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并且负责实施政策的不同部门之间都是独立工作,站在个人主观立场思考,忽视了政策间的和谐与统一,导致在实际落实中出现了各种阻碍。其次是政策内容现实意义与多元化相对不足,当下的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所制定的扶持政策,通常注重的是税收减免、为工商注册提供便利服务、商铺费用补贴、高新技术开发投资等方面,但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其他方面却没有详细的帮扶制度,特别是对于资源获取、社会配套服务支持等大学生实际关注的问题,扶持力度不足。

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应重视加强创业教育

首先,应以创业教育课程为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课程与有关课程间的联系与融合,在培养大学生全面掌握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设人文类、自然类、社会类等课程,增长学生见识、拓展他们的横向知识领域,为其成功创业奠定稳固基础。另一方面要改善以往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懂得刚柔并济,加强培养模式多元性与培养方案针对性的有效结合。调整选修课程所占比重,增加选修课时,优化选修与公共课程体系及学分机制,为学生实现跨专业、跨院系课程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并要在此过程中,注意将创业教育课程单独开设,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确保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应以实践平台构建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应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有关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携手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群体创业铸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实践基地中,大学生既能够接受来自企业所传授的系统化管理知识,同时也能亲身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艰辛过程。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创业教育成果,其中斯坦福大学所采取的三方结合机制,就值得各大高校学习[2]。此外,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生踊跃加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并掌握社会基本情况,明确自身社会责任。通过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创业大赛,让大学生全面认知创业,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在园区内可以初步尝试创业,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

再次,以创业团队为载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坚定他们的创业信念。高校要鼓励并引导大学生自主建立创业团队,利用支持创业团队开展创业论坛、邀请业界成功创业人士为学生讲述自身的创业经历故事,带领他们参与技术创新竞赛,进一步培养其创业者精神,增强市场洞察力,确保日后能够顺利进行创业。

最后,高校应重视学术研究,稳固创业基础理论,提高创业水平。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机构,而高校教师通常都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应引导并提倡部分教师加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中,这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创业理论科研水平,延伸创业教育系统的深度与广度,且还能促使教师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对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3]。

(二)政府应制定创业扶持政策

首先要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其一,政府应制定并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信用贷款支持制度,不仅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优惠,还要组织建设针对广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社会基金。建立完整的大学生信用机制的同时,还要制定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科学系统化的投融资保障体系。其二,要建立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完善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大力支持、鼓励、指引及服务的制度举措与工作规定,降低市场准入要求,将新建企业的注册和运行场所的范围、建立推动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采购扶持制度等内容纳入到其中,全面推行收费透明化与企业缴纳费用实名登记卡机制,严格监管收费行为,简化审批流程与手续办理。真正落实支持创业的税收减免、小额资金贷款担保、资金补助、场所安排等帮扶政策,切实促进金融业务及其服务方式的革新,以便更好地支持大學生群体创业。其三,提供减免税收的政策扶持。虽然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行了一定幅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其力度不够大,无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对此,各地政府应主动借鉴国外地税部门对于微小型企业免收三年税费的优惠举措,加大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税费减免力度。

其次,要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其一,各级政府应围绕大学生创业成立专门的组织,制定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管理与服务制度,对大学生群体创业提供有关融资管理、企业注册以及人力资源系统管理等方全方位的指导。在帮助大学生创业上,应努力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如英国于18世纪就开展了年轻一代的创业扶持工作,倡导各大企业与社会多方力量针对18—30岁之间的失业与待业状态的青年提供创业辅导,并在资金、人力与技术方面给予帮助,最终的结果超出预期,实现了六成以上的新建企业稳定经营了三年之久。其二,完善中介组织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群体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在大学生创业越发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各方条件均已相对成熟,我国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加大中介组织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力度并严格管理,让中介组织可以切实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检索、资金担保及创业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及时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其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服务。不仅要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条例,也要加强对法律顾问等社会组织的管理,正确引导与鼓励这些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及法律顾问的引荐等工作[4]。

(三)社会应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社会应创建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各地政府部门应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不同媒体平台宣传成功创业的故事,弘扬创业者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社会典范,营造重视知识、尊重劳动、珍惜人才、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其次,要全面加快我国市场信用系统的建设步伐,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发展。要开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提倡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创业者意识中,并使其外化成自觉行为。同时,还要进一步制定有关制度,形成信用约束的联动机制,提高个人信用的影响力与社会地位,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性社会竞争环境。

最后,各大高校应努力建设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团体活动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勇敢挑战、不惧困难、努力奋斗、不怕吃苦的优秀创业品质及精神。并且要营造包容、体谅、和谐、友爱、温暖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面对困难、遇到挫折时,可以冷静地分析自身的不足以及导致失败的内因,从中总结出经验、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情况。要让困难与失败不断鞭策大学生更加脚踏实地地学习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内涵,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失败磨炼意志,助力大学生群体实现个人价值,真正取得创业的成功。

结束语

大学生成功创业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地政府、社会力量、各大高校及大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与付出。只有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有效运用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多方力量默契配合、高校加大教育力度、大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才能通力合作,全面推动大学生创业,让更多大学生踊跃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从而帮助更多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助力大学生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徐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4(8):163—166.

[2]王统娟.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5,11(11):80—81+85.

[3]肖祥国.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心理因素分析及破解之道[J].经济研究导刊,2016(9):141—142.

[4]卢小花.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基于对某高校近5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调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4):191—192.

Abstract:Successful entrepreneurship of undergraduat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subjective factors, but is also influenced by social objective factors.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undergraduates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hip at different levels helps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successful under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ersonal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 in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the objective factors of family background,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universitie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is paper propose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policies, and society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a busines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fluencing factors; college education; government support

(責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高校教育影响因素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