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特色护理对萨病的影响
2018-10-20温晓丽
温晓丽
【摘 要】目的:论证“萨病”患者康复期的蒙医特色护理的疗效观察。方法:观察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断为“萨病”患者179例,入院后做入院评估及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对每个“萨病”患者实施蒙医特色护理的方案,观察其护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证实了蒙医特色护理对“萨病”患者康复期护理具有可靠的疗效和明显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蒙医特色护理对“萨病”康复期患者疗效确切。
【关键词】蒙医;萨病;特色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57-01
蒙医传统的治疗注重心理护理关于医务人员的道德标准,早在《四部医典》中提出了六个条件,其中四项为“智慧过人,心地善良,五官端正,做事细心”。在《金光注释集》中记载“其一,护理工作者……;其二,对患病及苦难者一视同仁,随时给予高度爱护和热心照料;其三,要经常保持患病者饮食住行的清洁;协调好躯体,言语和心理行为……”。以上记载是蒙医理论上注重心理护理的高度概论的部分。《中国百科全书·蒙医分卷》上对萨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时论“萨病是因血管溢血,侵伤白脉或巴达干栓塞脉管而气血流通受阻所致,其诱发因素有突然激动、发怒、过度劳累、伤风、老年体弱……等”。蒙医治病总则是首先要求对因治疗和护理,消除萨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促进康复需要细致而较长时间的心理护理[1]。
1 临床资料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萨病”患者179例,患者年龄46~71岁,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01例;平均年龄59.6±5.3岁,均通过CT和MRI检查诊断为“萨病”。
2 入院评估
①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饮食肥腻、高盐,吸烟饮酒等饮食习惯;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改变。
②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偏瘫部位和程度,感觉、认知障碍,语言能力。
③舌、脉、尿相改变、三要素的改变。
④自理能力、病情轻重、有无呼吸道阻塞、口腔溃疡、压疮等并发症。
⑤CT、MRI、DSA检查结果。
3 病情观察
①神志、瞳孔、T、P、R、BP、SaO2、心电监护、血糖。
②观察有无头疼、呕吐;头疼有无加重、呕吐物颜色、呕吐时有无喷射状。肢体障碍有无加重。皮肤粘膜(有无压疮、皮肤感染等)。
③进食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呛咳、大小便等。
④特殊用药观察及用药反应如降压药观察血压下降情况、脱水剂观察输液速度和有无渗出;溶栓疗效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等。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单
4 蒙医辨证施护措施[2]
4.1 饮食护理 ①给予清淡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尼如哈疗法,排便时避免屏气用力。
②血协日热盛、火萨时宜食清淡性凉饮食,如米粥及苦瓜、香蕉等新鲜瓜果;忌辛辣热性食物,如烈酒、肉类、辣椒等。
③巴达干、协日乌苏盛、水萨、土萨时宜食温热助消化饮食,如姜汤、黄酒等;忌生冷不易消化食物,如冷饮、生冷的肉类和其它食物等。
④赫依盛及赫依萨时宜食温性、营养丰富油性食物,如奶油、红枣、肉汤、黄酒等;忌辛凉、缺乏营养的浮轻食物,如红茶、荞麦面等。
⑤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口慢食,必要时鼻饲进食。
4.2 起居护理 ①协助卧床病人定时翻身,主动和被动活动,注意全瘫病人肢体功能位及皮肤护理。
②血协日热盛、火萨时室温宜凉爽,活动量不宜多;忌室内炎热、活动量过度、劳累、气急上火等。度,以免再发萨病。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4.3 精神护理 ①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患者入院后换了一个新的环境,身心都感到不适应。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还要主动介绍病室的环境及作息制度,帮助他們解决好各种问题,并根据其职业等特点对他们有恰当的称呼。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庭、生活及工作环境等情况,举止要文雅、稳重,避免不良刺激,使病人感到亲切,使之能够很快的适应病房环境,解除心理负担,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心理。
②精神护理:精神护理的目的是防止心情过激,是心理护理的根本内容,是贯彻于整个病程的始终,并关系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因此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解除病人的各种消极情绪,避免外界精神刺激,做好病人的心理转化工作,使病人始终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
③宣传医学知识:按患者的个体差异,深入浅出地向其讲解治疗萨病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充分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小结与展望
萨病后的残疾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其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社会和国家带来很大损失和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为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一套专门的护理技术,即康复护理。患者在康复期间,传统蒙医辩证特色护理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护理方法。根据蒙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蒙医特色护理围绕全面康复的最终目标。
总之“萨病”是身心疾病的一种,它即存在躯体症状导致心理失衡反应,又有心理稳定促进疾病愈转的正性反馈[3]。因此我们必须用独特的蒙医特色护理来关怀每一病人,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用高尚的情操唤起病人的正性反馈,保证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其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董连荣,荷花,白一萍,等.萨病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2(2):73-74.
[2] 王淑琴,玉晓,王兰英.蒙西医结合治疗“萨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0(2):8-9.
[3] 包桂英.蒙医萨病的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7,11(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