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在诊断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分析

2018-10-20刘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电图

刘勇

【摘 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对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5 月~2017 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动态心电图,将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36例患者作为A 组,其余36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 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A 组平均年龄大于B 组;A、B 两组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A 组主要表现为期前收缩,B 组多为等律型;A 组发作前伴有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室性与窦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且发作前窦性心率高、心动过速阵数多,均显著高于B 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诊断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心电图;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作用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35-02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也叫做加速型自主节律、加速逸搏心律或快速自主节律,异位节律点的兴奋度在很多时候会出现中度增高,或者异位节律本身出现心动过速,以至于发出的激动高于窦房结频率,也就是频率低于阵发性心动过速,但高于异位节律点本身固有的频率。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症状的发作和消失均比较慢,因此很难被觉察[1]。按照异位起搏的不同部位,可将其分为室性、交界性和房性三种类型,前两种比较普遍。我院对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心电图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 年5 月~2017 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动态心电图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36.8±14.3)岁。将72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A 组36例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男女比例19∶17;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1.6±16.4)岁。其余36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 组,仅伴有心悸、胸闷及短暂的晕眩,经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运动试验、血生化等检查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男女比例20∶16;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3.7±11.3)岁。

1.2 诊断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A、B 两组的72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类型分布特点。

1.3 诊断标准

1.3.1 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标准 (1)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MV5 可以直立、负正双相或者倒置,P′波连续出现次数≥3;(2)异位房性频率与窦性心律频率通常为70~130次/min;(3)P′-R 间期≥0.12 s 且R-P′间期常>1/2(R-R 间期);(4)常与窦性节律相互竞争,产生房性融合波群。

1.3.2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分型判断标准 (1)期前收缩型:从房性期前收缩开始,P-P′间期大部分不固定,开始发作时无融合波群,无温醒现象,发作停止时大部分没有代偿间歇,但偶尔可见房性融合波群,心房率60~130 次/min,平均100 次/min;(2)等律型:频率和窦性心律相当,两者经常交替出现,大多伴有房性融合波群与心房夺获,可见窦性心律呈等频钩拢现象,心房率60~130 次/min,平均80 次/min;(3)逸搏型:通常經过比较长的间歇后再次出现的形式是以房性逸搏为主,心房率55~96 次/min,平均70 次/min;(4) 混合型:以上类型并存2~3 种;(5)持续型:发作时间≥24 h[2]。

1.3.3 比较两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动态心电图伴随情况 房性/ 室性心律失常判断标准:24h 动态心电图中房性/ 室性期前收缩>1‰心搏,或者出现房性/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U 波、ST 段改变判断标准:MV5 导联ST 段为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1 mm,持续超过1 min 或Umv5 倒置者[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类型分布比较A、B 两组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A组主要表现为期前收缩,B 组多为等律型。见表1。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变化比较 A 组发作前伴有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室性与窦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且发作前窦性心率高、心动过速阵数多,均显著高于B 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医学界众多学者认为存在心房肌损伤的心脏病患者,大多伴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也有学者认为洋地黄中毒、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容易出现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我院对72 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展开研究,对比分析了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容易伴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且患者年龄较大,发作形式各种各样,期间收缩型的发作率最高。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心肌组织出现炎症、退行性病变、变性坏死、缺氧缺血等有关,从而造成心脏的传导性、自律性和兴奋性发生变化。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介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逸博心律二者之间,属于一种病理性、主动性的异位心律失常,而逸博性心律则属于生理性、被动性的心律失常,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次研究表明,心电图检查在确诊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具体类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格社,唐方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02):115-116.

[2] 石成军,葛艳凝,董娜.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与病因分析[J].工企医刊,2010,23(04):45-46.

猜你喜欢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心电图的诊断算法研究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心电图分析思路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