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8-10-20齐敏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

齐敏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家校合一的良性互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最大公约数”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论述,具体内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下,我国继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出当代中国精神,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凝结着人民的价值共识。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成果,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荣誉感;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涉及多方面。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集中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在大学的教学方面,教师往往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的方式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思修课老师大多采用“大堂教学”的形式,多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考试形式也大多以开卷为主。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会应运而生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一些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旗帜、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实现社会安定的精神保障。在大学的实践方面,大学中有较多的社团,通过社团间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关于价值观方面的知识。比如延安大学“三农学社”每年的“暑假支教”、学校组织去杨家岭或者去梁家河感悟学习等活动。但是在社会主义的大风向标下,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往往是被动传授知识,单单致力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际收获,弱化了价值观教育的效度和信度。运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单一和抽象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无法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对于英国而言,个人主义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要求言论自由和衍生出多元文化,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为推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尽心尽力,多层次地提升了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保障。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提高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价值观教育中的有益经验,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引导我国与国际教学理论的接轨,开辟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境界。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才会兴盛;反之,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何去何从,人民将失去前进的方向。”[1]所以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标杆。当前社会日益经济环球化、信息多样化,这不免会出现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不良思潮,但大学生一定要擦亮双眼,勇敢同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首先,大学生要学习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去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其次,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高校也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教育,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是促进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证。

2、加强家校合一的良性互动

英国对我国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可以探索适合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行情况的监管。教师要学会发掘各类课程中德育价值的最大化,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英国价值观教育中的弊端。它只局限在基础教育中大刀阔斧推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而未涉及大学教育。这样致使价值观教育的体系脱节,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相反,我国大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推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群体,而且高校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事实上,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不能完全借助教育来推行,还需要家庭全方位地参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2]家庭成员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只有家校的强强联合,才有可能创造价值观建设的新局面。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主流价值和道德共识做支撑,否则民族意志就会涣散,社会将走向无序和混乱。英国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其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将这些作为教育青年学生的重中之重,比如个人自由、家庭和历史等。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始终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代下,要引导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通过教育积极正面的引导,不但可以使优秀文化得以延续和创新,而且可以使青年学生更为坚定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资源的最大化,使其不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4、弘扬“最大公约数”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在推广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英国政府的一些做法也引起了市民的广泛争议。一方面,学校统一推行的价值观教育可能会对带有宗教性质的学校不公。英国的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基督教的宗教传统建构的,但同时弱化了犹太学校和穆斯林学校等非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民众对于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也存在着争议。面对英国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对我国的价值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日益发展,而且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人口大国,正所谓“众口难调”。但是理论和现实都证明我国必须推行“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坚持“照顾多数,兼顾少数”的原则,才能调和社会矛盾。才能在社会主义这一精神旗帜的引领下,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执政党建设案例教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64.

[2] 曲轩.英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悖谬[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7.80.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习近平.十九大報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作者简介】

齐 敏(1993.8—),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